□记者 王彦涛 王慕晨 文/图
织机飞转,丝线交汇成经纬;朝晖夕阴,锦绣堆叠制霓裳。
在人们的印象里,纺织产业是不折不扣的传统产业。而在周口,纺织服装产业不仅已成为周口市工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正在经历着产业迭代的嬗变新生。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小作坊”到“大产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如今,放眼周口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一批批投资亿元以上的规模纺织企业平地起;一台台现代化高端智能设备开足马力忙生产;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周口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画卷在三川大地上徐徐展开。
寒冬时节,三川大地一派繁忙奋斗的景象,处处涌动着拼搏发展的热潮。随着嘹亮的汽笛一声长鸣,一辆辆满载精品纱线、精致面料、高档成衣的货车缓缓驶出周口现代化智能工厂,辗转途经多个港口,驶向遥远的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欧盟、东盟等国家和地区……
探索转型 适应时代潮流谋发展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产业经济发展是一片大海,澎湃浩荡:以创新驱动重塑发展动力,以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周口,以高质量发展战略开辟新空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周口纺织服装产业顺势而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绘就一幅与时偕行的宏阔图景。
纺织服装业是民生产业,也是周口市传统支柱产业。新发展格局下,纺织行业国际贸易遇到全新挑战,在全球疫情复杂多变、国际贸易尚不明朗的形势下,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境外工厂冲击、消费需求升级等问题。曾经名极一时的周口纱厂,是国家在周口投资的最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人数最高时逾万人,在周口工业企业中首屈一指,在计划经济年代,为周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后,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历了巨大的转型阵痛,纱厂身为传统国有企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为自己曾经在纱厂工作过感到自豪,也为它的消逝感到惋惜。”在周口纱厂工作14年的下岗女工刘女士说。
在这样的倒逼环境中,周口市纺织服装行业如何适应时代潮流谋发展?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开展“三标”活动,积极实施“六增”行动,奏响加快发展高质量崛起的主旋律、奋力建设中原崛起新高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周口。在推动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市围绕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把握数字经济的机遇,推动数字经济与纺织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产业升级,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纺织服装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迸发活力,必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和提升。”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踔厉奋发,今夕大树参天映苍穹。目前,全市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布局在郸城县、太康县、商水县、扶沟县、项城市、鹿邑县和淮阳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9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27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0%。各县(市、区)纺织服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有项城市、太康县。2020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597.02亿元。2021年11个月份,在暴雨和疫情的双重夹击下,全市纺织服装产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聚沙成塔 架构纺织行业大格局
视野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集聚是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形态,产业因“聚”而变,也因“聚”而兴。推动产业集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持续推动产业转型,着力提升优势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近年来,我市抓住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机遇,顺势而为,把建设产业集聚区当作转方式、优结构、促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载体和平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周口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被列入河南省重点建设的2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形成了以阿尔本、盛泰浩邦纺织、庄吉服饰、水天服饰、银鑫棉业、瑞能服帽、昌茂纺织等企业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商水县已成为知名的伊斯兰朝拜巾生产基地。扶沟县被评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扶沟县纺织产业集群获“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称号。太康县先后获评“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县”“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基地”“棉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纺织产业扶贫先进单位”。项城市医护服装产业的发展是从劳保服装开始起步的,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主要生产高档西服、标志服、医护服、劳保服等多个系列品种,打造了“北极星”“松鑫”“元康”“久玖”“鑫莲花”“雅姿洁”等名牌产品、著名商标。项城市标志服、医护服订单生产份额占全国标志服的60%,项城市服装产业被认定为河南省十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印染行业上承织造、下接服装家纺等产业,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入园集聚生产、集中治污是实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印染行业实行分流域布局,着力构建以商水县纺织印染产业园(清水河流域)为重点、太康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工业园(涡河流域)和扶沟县产业集聚区纺织工业园(贾鲁河流域)协同发展的“一园两翼”(“一园”:商水县纺织印染产业园;“两翼”:即扶沟县产业集聚区纺织工业园、太康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工业园)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智改数转” 释放纺织产业新动能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心就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当梦想照进现实,省人工、增效率,在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周口市纺织产业“智改数转”正不断深化,让数字为高质量发展全面赋能,全力打响“周口智造”品牌、奋力迈向“又大又强”新征程。
乘势而上,“智改数转”带来的更多“想不到”,让企业深感发展的责任与意义。走进商水、扶沟、太康等地的现代化纺织服装企业,仿佛置身“机器人王国”,车间明亮整洁,跟印象中的传统制造业截然不同:目之所及,是纺织服装传统产业的提升创新;心之所感,是新思维新活力的竞相迸发。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以信息化技术为工具提升服装制造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利用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通过对每件成衣在各个工段生产信息的实时记录,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管理。在生产管理方面,利用MES智能生产管理系统、服装ERP生产管理系统、规模化服装生产大数据分析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将公司各种数据资源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人员、订单、物料、工艺、质量、产品、物流等信息的综合集成利用,打通企业的数据流,实现数据资源的可利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与业内知名院所开展合作交流,不断加大先进设备、先进技术的投入,加快向技术密集型、高端科技型方向迈进。自2020年3月华为(周口)工业互联网应用运营中心成立以来,已有11家纺织服装企业率先上“云”,实现信息化及智能化改造。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通过不断研发与创新,已获得软件著作权18项,各项专利33项,企业以信息化技术为工具大幅提升了服装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沈丘三闸纺织通过智能化服务,实现数字化营销新生态及管理重构等,提升了企业数字化能力。商水湘湖纺织接受华为云为其提供的设备服务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实现生产管控可视化;河南水天服饰、雅宝纺织服饰通过华为云对其网站内部的优化,把精准用户带到网站平台、实现在线购买或品牌宣传。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培育了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1家、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9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质量标杆”1家。(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