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1日
第04版:关注 PDF版

让千万周口人共享“健康红利”

——我市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综述

医共体建设中的郸城县巴集乡卫生院

郸城县中医院的医生在医共体建设中开展远程问诊

□记者 赵千里 李凤霞 宋馨/文 梁照曾/摄

“区里专家定期来坐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近日,淮阳区郑集乡官路边村民李大爷说,他患腰疼病多年,前段时间病情突然加重,到卫生院就诊时发现淮阳区第一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的大夫在坐诊,“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请上级专家诊断,还省去了在大医院排队等待的烦恼,很方便。”李大爷高兴地说。

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医获得感的提升,得益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正在改变每一个周口人的就医体验。

2021年,我市准确把握国家医改政策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会议精神,提升推广“郸城经验”,创新实施“53211”工程,全力打造市级统筹、市县联动、数字赋能、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分级诊疗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周口答卷”。

2021年1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成效,推广地方典型经验,周口市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的唯一地市级代表参加发布会,介绍了全市范围工作进展成效。

这一殊荣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健康周口”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系统推进、精准靶向发力的生动实践;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健康周口”成色更足的有力证明。

强化顶层设计 补齐服务短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近年来,随着医改的加快推进,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现,我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残致贫比例超过80%,是脱贫攻坚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如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题。

民之所呼,我必应之。秉承为民之初心与使命,市委、市政府牢记总书记指示,以“谋人民健康之福,解群众疾病之苦”为根本,以“健康周口”建设为抓手,担当尽责,主动作为,把医共体改革作为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政治工程、保障群众健康需求的民生工程、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工程,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健康环境。

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市医共体建设的重大政策举措,协调推进重点工作任务;构建了“市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县级落实”的推进机制,把医共体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创新实施“53211”工作模式(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改“五医联动”;改革资金投入、分配、激励三项政策;建好互联网医院、医共体健康信息管理两个平台;实施一项信息化支撑工程;建立一个以医共体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医共体建设研讨会,邀请国内、省内医共体改革权威专家,认真评估充分论证,科学制定实施意见。

2021年8月28日,我市召开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郸城)现场会,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发出了全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动员令。动员令发出后,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标准启动、高效率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断提升,医共体“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市县联动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雏形初现。

2021年10月21日,全市一体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三集团一中心”揭牌仪式举行,推动了市域与县域医共体高效对接。“三集团一中心”的成立,为加快打造市级统筹、市县联动、数字赋能、分级诊疗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在全面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上获得了阶段性成果,探索建立了市县一体、线上线下一体、内外一体的医疗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全国优质医疗资源与市域内医疗资源的完整对接融合,为周口千万人民搭建起了共建共享的医疗服务平台,全面开启了周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结束第二天,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立即带队实地观摩医共体建设,并召开现场会安排部署“五医联动”改革工作,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推进,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医共体改革的目标任务。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市建立了督导考评机制,坚持每周调度、月度评估、定期督导,构建“市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县级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为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进,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医改释放的一波波健康红利。

郸城县被国务院表彰为2019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如今,郸城县乡乡都有中医馆、村村都有中医室,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人财物统管、责权一体,小医院形成大整体,大整体构成大市场,大市场撬动同仁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吃到同仁堂的地道中药。

项城市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完成信息对接,实现一键呼叫,开辟绿色通道,通过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等手段,保证了救治的黄金时间,去年挽救了41名心梗患者的生命,避免了53名脑卒中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其中一个乡镇卫生院接诊的患者,从上报危急值到转入县级医院导管室开始手术,仅用时47分钟。

打好“组合拳”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如何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我市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上出实招硬招,打好政策组合拳,加速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配置,让群众就医更优质、安全、便捷。

市委、市政府以深化全市一体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按照“市强、县优、乡活、村稳”的改革要求,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强化网格化建设布局和规范化管理,依托周口市中心医院、周口市中医院、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分别牵头组建中心医院健康服务集团、中医院健康服务集团和妇幼保健院健康服务集团,通过专家、学科、管理“三下沉”,纵向贯通市、县、乡、村四级医疗资源,带动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效率、质量“三提升”,不断做强市级医院、做优县级医院、做活乡镇卫生院、做稳村级卫生所。城市健康服务集团通过内部设置“一办六部”与各县(市、区)医共体高效对接,与县域医共体通过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名医工作室建设等方式,加快推进中医诊疗、胸痛、卒中、创伤、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慢性病管理等中心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朝着疑难杂症在市级医院救治、大病重病在县级医院治疗、常见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小病在村级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的目标迈进。

基层医疗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为鼓励人才下沉,在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与县域医共体协同发展方面,市政府出台了针对性措施,大大提升了改革整体效果。市委深改办联合人社、卫健部门联合下文,出台《关于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机构人才下沉的若干措施》,鼓励市、县级医院管理骨干到乡镇任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或担任科主任、专家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坐诊“传帮带”,鼓励市、县医师加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参与县域医共体互联网会诊。文件明确规定,医共体内取得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务人员在乡镇服务满一年,可优先或直接聘任;市健康服务集团、县医共体医院内医师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凡晋必下”,必须到基层累计服务不少于一年。

编制部门和人社部门建立周转池和人才库,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方面激励上级医疗机构人才下沉帮扶,确保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各类人才下沉,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的水平,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初步实现了疑难杂症在市级医院救治、大病重病在县级医院救治、常见病在乡村解决。

(下转5版)

2022-01-11 ——我市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综述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57097.html 1 让千万周口人共享“健康红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