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2年01月19日
第04版:身边 PDF版

集中隔离人员体检突现“危急值”后……

□记者 郭坤

1月18日,在周口经济开发区新冠肺炎疫情医学集中隔离点连续值班14天的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生郭亮,将要回到家中开始7天的居家隔离了。

交班时,他向接班医生苏阳光全面介绍了隔离点所有隔离人员的身体、心理情况,并叮嘱他要格外注意其中一个人,“两天前肌酸激酶达到危急值,目前数值有所降低但仍然高于正常值,身体状况暂时没有异常,需要特别关注”。

郭亮所说的这个人是一名安阳返周人员,1月14日下午刚刚转入开发区医学集中隔离点隔离。

开发区医学集中隔离点的医疗相关工作由市第六人民医院负责,按照每50名隔离对象配备1名医生、1名护士的标准配备,医院每14天派遣一组医护人员值守隔离点,负责隔离人员的信息核查、身体监测、心理监测、常规医疗服务、转运、健康教育,以及场所的日常消毒和其他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指导等工作。

这名安阳返周人员转入隔离点的第二天上午,郭亮和值班护士万晴晴按照流程对其进行了例行身体检查,采集的血液标本闭环送至六院化验室,“检查时并未发现异常。”万晴晴回忆。

当日中午,正在工作的郭亮却接到了医院化验室的紧急电话:“郭医生,隔离点上午采集的血液标本中,有一名隔离人员的几项指标均超出正常值,达到了危急值标准,现在紧急向你电话报告,结果正在发给你,请立即处置!”

这个血液标本正是那名安阳返周人员的。

“单谷丙转氨酶68U/L、谷草转氨酶210U/L、乳酸脱氢酶523U/L、肌酸激酶12643U/L、肌酸酶同工酶122U/L、羟丁酸脱氢酶193U/L……”几乎同时,详细的血液检查报告单就发到了郭亮的手机上。

“肌酸激酶过万,远超正常值,他的身体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郭亮立即通知万晴晴对其再次进行血压、心率检查。

“血压135/95毫米汞柱,心率93次/分钟,自诉身体无不适感受。”万晴晴的检查及询问结果显示,这名安阳返周人员好像并无大碍。

然而郭亮却不敢大意,立刻将这种情况向隔离点医疗组组长、医院医务科科长王建刚进行了电话汇报。

“通知急诊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有关专家立刻进行远程线上会诊,明确诊断和处置意见。”王建刚当即作出了决定,作出决定的依据是医院制定的《集中隔离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这份预案的核心便是成立隔离点医疗专家组,建立一键响应信息化平台,守护每一位集中隔离人员的健康。

15分钟后,医院医务工作负责人王继华、急诊科负责人张杰、老年病科主任刘会、医务科副主任田华中、重症监护室主治医师刘忠峰,以及王建刚等专家,通过医院一直使用的网络线上平台与这名安阳返周人员“见了面”。

六院很早就将这个网络线上平台应用于集中隔离点的医疗工作。平时,通过这个平台,隔离人员不用与医护人员见面,便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实现一对一健康咨询,并在线查看自己的核酸检测报告等检验结果,还可以在智能药房购买药品,由隔离点值班医生审核后配送;医护人员则可以通过平台对隔离人员进行基本信息记录,实时监测隔离人员每日体温等。而现在,这个网络线上平台为专家们的远程会诊提供了关键渠道。

详细询问、认真讨论、仔细分析……远程线上会诊紧张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尽管这名安阳返周人员很年轻,并自诉身体无不适,但考虑到他平时喜烟嗜酒且体检结果异乎寻常,本着对其生命负责的态度,专家组经过研判,仍然决定派遣医院负压急救车,将其闭环转运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便于后续治疗。

“他是安阳返周人员,有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逗留史,虽然核酸检测是阴性,但隔离期还没有安全度过。他的入院检查对医院转运能力、封控能力、消杀能力都是一次考验,同时医院也承担了相应的风险和责任。”王建刚说,“但医院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不能因噎废食。”

很快,医院负压救护车呼啸着出发了……

这名安阳返周人员被转运至六院发热门诊后,已提前做好准备的值班医生、护士,立刻对其进行了心电图、彩超、采血等对应检查……一个小时后,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各项指标仍然偏高,存在心肌梗死的风险。专家组根据检查结果立即制订治疗方案,开具治疗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

这名安阳返周人员自身潜在的健康风险被六院成功控制,他当天即被负压救护车闭环送回集中隔离点。

完成对他的闭环转运、成功处置后,医院对发热门诊和负压救护车进行了全面消杀……

“通过两天的观察,目前他身体并无异常。”郭亮说,接下来的隔离期间,值班医护将继续给予这名安阳返周人员“特别关注”,以确保他安然无恙、安全回家。②15

2022-01-19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57991.html 1 集中隔离人员体检突现“危急值”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