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2年01月20日
第06版:文化周口 PDF版

连载

帛书老子新解

□王海山

第四十八章 锉锐解纷 和光同尘

(今本《道经》 4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⑴。 渊呵,似万物之宗⑵。

锉其锐,解其纷⑶,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⑷。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⑸。

【译文】

道体虚空而不盈满,用起来却不会穷竭。它渊深不可知,贮存着宇宙万物的原始信息和能量。

人若挫消意识的锋锐,化解欲望的纷争,调和心神的光芒,混同于万物万象。清虚无我,湛然安静,就能够与道同存。

我不知道是由谁生出的,好像是在天帝产生之前就有了。

【新解】

本章主要讲合道的心法。大道虚空不盈,深藏不露,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是天地之精神,贮存着宇宙万物的原始信息和能量。老子告诉世人,要想得到宇宙万物的原始能量,必须挫消自我的锋芒,解除欲望的纷争,调和心智的光芒,混同于万物万象之中,消除自我,静虚不争,湛然安静,返回先天,这样才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心法】

锉锐解纷,和光同尘。安神祖窍,翕聚先天。

【注释】

⑴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有弗盈也”,帛书甲本残缺,乙本作“有弗盈也”,河上公本作“或不盈”,意思相近。

河上公: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

《文子》:大道阴阳,和气澄清。道冲而用之,又不满也。

⑵渊呵,似万物之宗

“渊呵”,帛书甲本作“ 呵”,乙本作“渊呵”,河上本作“渊兮”。

河上公:道渊深不可知,似为万物之宗祖。

《庄子》:夫道,冲和之气,生成万物也,无所不在,是处有之。

⑶锉其锐,解其纷

此句经文帛书甲本作“锉其,解其纷”,乙本作“锉其兑,解其芬”,河上本作“挫其锐,解其纷”。

河上公:锐,进也。人欲锐精进取功名,当挫止之,法道不自见也。纷,结恨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之。

《文子》:夫道挫其锐者,无暴恶也。夫道解其纷,无争乱也。

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河上公:言虽有独见之明,当如暗昩,不当以曜乱人也。当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别殊。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

《文子》:夫道和其光者,无怨逆也。夫道和其尘,同尘秽也。天以之清,湛然澄静。

⑸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河上公: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道似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

第四十九章 多闻数穷 不如守中

(今本《道经》 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⑵。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与⑶!虚而不淈(gǔ),踵(zhǒng)而俞出⑷。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⑸。

【译文】

天地以真气长养万物,没有情感与偏私,任凭万物自然生灭;圣人用道德教化百姓,没有私心和偏爱,任凭百姓自由生活。

天地之间,不正像个风箱一样吗?中间虚空而和气流行,气机自然升降,真气用之不尽。

多闻多见只会伤损气数,不如呼吸于内,守德于中。

【新解】

本章主要讲守中的心法。“中”,有中和、中正、中土、中心、中庸、空中等多种含义。“守中”就是保持中和,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事实上,人立于天地之间,正处于中位,人若能清虚不争,保持中和,天地的能量自然交汇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子教人学习圣人,效法天地,没有偏私,心无分别,将人类与自然界中的万物平等对待,一样爱护,要真正保持内心清静,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天地之间就像一个风箱一样,欲望越多烦恼越多,多言、多听、多看、多做,反而耗费精神,加速人的死亡,不如静心守中。

【心法】

静养真气,心息相依。呼吸于内,守德于中。

【注释】

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刍”,指割草或割下的草。“刍狗”,是指古时用草扎的祭祀之物。

河上公: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万物,人最为贵。天地视之,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报也。

《文子》:天地非有为焉,正其道而物自然。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降,非养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万物生矣。

⑵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帛书甲本作“声人”,乙本作“ 人”,河上本作“圣人”。熊春锦:听、圣、声三字同源,其始当本一字,修真学各因内境不同而用。甲本《道经》中“圣”均写作“声”,而《德经》中则用“圣”。这种用法属修真学中“智通用圣,慧达用声”。也有“与圣人居用圣,与圣人谋用声”之说。

河上公:圣人爱养万民,不以仁恩,法天地任自然。圣人视百姓如刍草狗畜,不责望其礼意。

《文子》: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夫慈爱仁义者,近狭之道也。狭者入大而迷,近者行远而惑。圣人入大不迷,行远不惑,常虚自守,可以为极,是谓天德。 故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⑶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与

“橐(tuó)”,囊也。“籥(yuè)”,内之管,又为一种古乐器。“橐籥”,类似今天的风箱,古代用以鼓风助火。

河上公:天地之间空虚,和气流行,故万物自生。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之也。橐 中空虚,故能有声气。

《庄子》:地籁则众窍是也。天籁者,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吹万不同,而使其自然也,咸其自取。万物怒号者,其谁使耶?人籁则比竹是已。风唯无作,作则万物鸣号,动而为声也。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犹吹人籁比竹管籥之声乎!

⑷虚而不淈(gǔ),踵(zhǒng)而俞出

“淈(gǔ)”,搅浊,扰乱,或水流出的样子。另有枯竭之意。“踵(zhǒng)”,修真学异体汉字,指内天地气机运行的状态与深度。踵息,也称为胎息。人若处于踵息状态,气机会随着天地的自然辟合而升降,真炁源源不断地养育着身体。

此句经文甲本作“虚而不淈,蹱而俞出”,乙本作“虚而不淈,勭而俞出”,河上公本作“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庄子》:真人之息以踵,俗人之息以喉。

《文子》:上圣法天,虚静无为,法天地之道也。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是谓天道也。

⑸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此句经文帛书甲、乙本皆作“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河上公本作“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河上公:多事害神,多言害身,口开舌举,必有祸患。不如守德于中,育养精神,爱气希言。

《易经》:安土敦仁。

《参同契》: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未完待续)

2022-01-20 连载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58217.html 1 帛书老子新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