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昂 文/图
“刘大爷,要过年了,我代表大黄村党支部来看看您。今年受疫情影响,您的子女在外原地过年,让他们放心,家里有我和驻村队员,保证让您和其他留守老人过个幸福年!”春节临近,在项城市永丰镇大黄行政村,像刘广礼这样的孤寡老人还有5位,刘俊峰一一慰问。
两年前,同样是春节,同样是大黄村,刘俊峰第一次走进刘广礼老人的家。当这位主动申请驻村的周口市人民检察院一级员额检察官看到老人破旧的院子、简陋的房子,他深知自己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广开门路促发展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必须兴产业、稳就业,为群众打造稳定可持续的增收平台,不断增强群众‘造血’功能。”这是刘俊峰始终坚持的帮扶理念。大黄村地理位置偏僻,村子没基础、没项目,以前是出了名的贫困村。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刘俊峰得知村内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等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收入后,他广泛征求民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将大黄村现有的资源禀赋同村民优势特长结合起来,帮助村民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坚持产业就业并进,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创新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仅靠农业生产并不能让大黄村实现弯道超车,如何发挥村里闲置劳动力,做到增收增产,是刘俊峰面临的一个难题。
村里原有的扶贫车间已经失去了“造血”功能,刘俊峰与村“三委”班子研究决定,将扶贫车间重新整修,引进新的厂家入驻。让拓创箱包有限公司在大黄村扶贫车间布点,不仅租金收入增长40%,还为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贫困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感谢刘书记为我们提供就业平台,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利用闲散时间在车间务工,还能兼顾家务和农活,我们很知足。”在扶贫车间,刘春艳一边娴熟地工作,一边感激地说。
此外,刘俊峰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和项目申请资金建设了占地10亩的一期养殖基地,引进外地优质种羊进行规模化养殖,并以村企合作的方式,引导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发展。一期4个养殖大棚已经完工,引进外地优质种羊400只,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安置了贫困群众就业。
在特色农业、扶贫车间、养殖基地的有效运行下,大黄村的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三类户”就业岗位逐步增加、致富手段不断增多,闲置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大黄村也成功脱贫摘帽。
完善设施筑新村
村民的口袋鼓了,村里的经济富了,刘俊峰便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着力发展全村建设。
在周口市人民检察院的有力助推下,刘俊峰多方奔走,积极协调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利用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完善村里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打造美丽宜居的大黄村,新添太阳能路灯100盏,有效解决了村里出行难、照明难的实际问题;对废弃坑塘进行填平处理,并硬化建成党建小广场,设置广场宣传栏,向群众宣传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对坑塘进行清淤净化,安装护栏,切实美化净化村里环境;设置村保洁员公益岗,聘用保洁员11名,配备分类垃圾桶、保洁车等卫生设施,确保村庄保洁全天候、垃圾日清运;对大黄村的排水管道进行了改建,减少村内积水内涝的发生,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积极与项城市农业农村局沟通,申报旱厕改造项目资金,对农户逐一进行旱厕改造,切实增强村民的幸福感。
为了提高村里孤寡老人的生活质量,刘俊峰定期走访慰问刘广礼等老人,带领驻村队员帮助他们打扫家庭卫生、修缮破旧房屋、增添基础设备,让老人和其在外务工的子女深受感动,“小刘书记”也成了老人们对刘俊峰的亲切称呼。
防控疫情稳就业
2020年驻村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出现,防控形势严峻。刘俊峰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带领村里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严格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制订了应急方案、值班制度,成立了广播宣传、生活保障、入户摸排3个小分队,每天对重点场所、垃圾点集中消毒,确保防控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不留盲点、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在对有关村民做好居家隔离的同时,为他们采购必要的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协调单位、企业为村里捐赠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紧急用于村里防疫。在村口要道设立防控卡点,刘俊峰不畏严寒酷暑,带头值守,坚决遏制疫情,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在科学有效的防控下,全村未出现一例确诊、疑似病例。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刘俊峰在扶贫车间设置了多个公益性岗位和临时用工岗位,把疫情对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影响降到最低,并积极对接劳务公司、联系江浙厂家,帮助外出务工群众办理健康证、出具证明,提供点对点交通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村民外出务工的影响。
宣讲党史聚民心
去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始后,刘俊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职能作用,为了让村民党员不漏学、不掉队,他率先学、深入学,准备党课内容,以第一书记大讲堂的方式讲授专题党课,以更直观、更直接、更直白的语言和方式,让村民党员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地了解掌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引导他们牢记初心使命,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此外,刘俊峰利用乡村大喇叭、手机微信群等,广泛宣传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号召全体村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农村大地落地生根。
两年的驻村时间转瞬即逝。如今,刘俊峰走进刘广礼老人的家,看到的是明亮的屋子、干净的院子,以及常挂在老人脸上的笑容。两年来,大黄村在全省创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被评为全省示范村,荣获周口市文明乡村、美丽宜居红旗村、卫生红旗村,项城市永丰镇先进基层党支部村等称号,美丽文明乡村成为了大黄村的新名片。
荣誉的背后,是舍小家的无奈,是对家人的愧疚。驻村不久,刘俊峰的第二个孩子呱呱坠地,在医院,他还没有来得及与孩子亲近,接个电话便匆匆赶回大黄村继续工作。孩子从出生到蹒跚学步,刘俊峰没能让孩子充分感受父爱,偶尔回家,孩子脸上还会露出陌生的表情。他内疚过,家里的重担靠妻子一人扛起;他惭愧过,父母孩子不能贴身照顾;他自责过,工作起来忘了一切……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他始终牢记驻村帮扶使命和周口市人民检察院党组的嘱托,不让大黄村改旧貌换新颜,不让村民脱贫致富,他便对不起党和人民。
刘俊峰对记者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作用,是我接下来的工作重点,相信在周口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领导下,大黄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