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8日
第08版:冬奥会 PDF版

42年期盼80岁圆梦

——中国代表团首任冬奥总领队点赞“冬奥回家”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王昊飞 周万鹏) 42与80,这对看似平凡的数字,对王凤祥来说却象征着一份历久弥坚的情结:他是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总领队,那一年中国冰雪健儿首次亮相冬奥舞台;42年后,在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精神依旧矍铄的他仍热切关注着冬奥健儿争金夺银的表现,这一年他已80岁。

4日晚,42年前出征普莱西德湖的老伙伴、中国冬奥史上首位旗手赵伟昌手擎“飞扬”亮相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现场。那一刻,坐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的王凤祥激动不已:“42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们梦想成真,冬奥终于‘回家’了!”

截至16日晚,中国冰雪健儿已在本届冬奥会上斩获7金4银2铜,且极有希望在余下的4个比赛日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这让王凤祥“比过年还乐呵”。在北京的女儿家,他每天从早到晚“霸占”着电视看冬奥会,关键场次得组织全家观战。

“开幕前,我的预测是本届冬奥会中国队能拿8到10块金牌。”王凤祥对记者说,中国冰雪健儿几乎每天都会给他带来惊喜。“我认为,7块金牌中分量最重的是高亭宇那块,因为竞争太激烈;最不容易的是徐梦桃和齐广璞那两块,因为他们这么多年太不容易了。”

作为中国冬奥史上首任代表团总领队,王凤祥的运动生涯起点却是夏季项目。1942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的他,曾在20世纪60年代担任吉林省篮球队队长,司职后卫。他在20世纪70年代连续两届全运会担任吉林代表团副团长,为吉林体育健儿奠定了冬夏项目齐头并进的发展基础。

1979年,时任吉林省体委副主任的王凤祥被任命为中国代表团总领队。彼时吉林和黑龙江是国内冰雪运动的主力省份,但竞训条件艰苦。“滑雪场没有索道,更别说造雪机了。队员们爬山1个小时后滑1分钟,循环反复,一天也滑不了几趟。”王凤祥回忆,当年12月他率队前往日本拉练备赛冬奥会,结果满眼看到的都是差距:习惯于踏着胶合板训练的队员第一次穿上用玻璃纤维制作的滑雪板,却不知如何打蜡;面对从未见过的标准雪场上的“冰状雪”,队员们不免心生怯意;国内赛场战绩彪炳的速滑队员,日常训练量还不如当时的日本高中生……

1980年2月13日,当赵伟昌高举五星红旗迈入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开幕式现场时,紧随其后的王凤祥被现场氛围打动。“那是中国冰雪的破冰之旅。”王凤祥说,1980年中国代表团虽然只有28名运动员,参加速度滑冰、花样滑冰、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5个分项且最终无一项目跻身前八,但那一次行程让他受益匪浅。

“在普莱西德湖,我利用空余时间把所有的赛道都考察了一遍。其中,在雪橇场地就停留了一个多小时,感觉咱们搞这个项目是真的搞不起啊!”王凤祥说,当时的印象是美国拥有全球第一的冰雪场地,42年后,第一已经属于中国,美国的很多场地和中国已经没法比。“还是以雪橇为例,全世界有17条赛道,亚洲有3条,(我认为)中国的这条最好。”他说。

从普莱西德湖回国后,王凤祥将首次冬奥经历认真总结,并在报刊发表文章《我们见到学到了什么》,提出“要想尽快追赶世界水平,必须根据我们中国人的身体条件和特点,选择从短距离和小巧玲珑的项目进行重点突破”等理念。“42年来的事实也证明,我们的突破也大多来自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小快灵’项目。”

因职务变动,王凤祥在1982年后相继转入吉林省体工队、吉林体育学院、吉林省体育总会工作,退休后担任吉林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虽阔别冰雪赛场多年,但他每届冬奥会都会“霸占”电视,一家人也会被他带节奏。“这么多年来,印象最深的就是正在进行的北京冬奥会,越看越激动,越想越荣耀。”他说。

虽然没能到现场观赛,但他仍有感而发地完成了一篇题为《冬奥回家》的文章。“回顾中国42年前的冬奥征程,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有追忆往昔的感慨,更为祖国今天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他在文章中写道。

“写这篇文章,是代表中国第一代冬奥人表达情怀,点赞‘冬奥回家’。”他说,中国用42年时间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冰雪成就与进步,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深度影响世界冰雪格局,他坚信未来用不了42年,中国必将成为冰雪强国。

2022-02-18 ——中国代表团首任冬奥总领队点赞“冬奥回家”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59965.html 1 42年期盼80岁圆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