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山
第七十二章 返朴归真 大制无割
(今本《道经》 28 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⑴。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⑵。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⑶。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浴⑷。
为天下浴,恒德乃足⑸。
恒德乃足,复归于朴⑹。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⑺。
为天下式,恒德不贷⑻。
恒德不贷,复归于无极⑼。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⑽。
夫大制无割⑾。
【译文】
知我阳气上升而守静处下,让生命活水在体内流淌。
生命活水在体内流淌,就能使精气不失,精气不失,就能复归于婴儿状态。
知我光彩荣耀而谦虚不争,让先天真炁沐浴其身。
真炁沐浴其身,就能使神气十足,神气十足,就能复归于质朴状态。
知我明白四达而暗昩若愚,以成为天下法式。
成为天下法式,就能使功德圆满。
功德圆满,就能复归于无极大道。
朴散则成为大器,圣人应世而教化万民,成为百官之长。因此,掌握了天地造化的根本,行自然无为之道就不会有分割。
【新解】
本章主要讲修身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知其一阳来復,持守清静无欲,炼精化气,复归于婴儿。第二阶段是知其光辉荣耀,持守神炁合一,炼气化神,复归于质朴。第三阶段是知其明白通达,持守暗昧若愚,练神还虚,复归于无极。第四阶段是朴散则为大器。大器之用,居道用德,自然无为,没有取舍。
【心法】
知雄守雌,知荣守辱,知白守黑,大制无割。
【注释】
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河上公: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虽自知其尊显,当复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强梁,就雌之柔和,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溪也。
⑵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河上公:人能谦下如深溪,则德常在,不能离于己也。
《文子》:古之善为君者,法于江海无为,为天下之溪,其德不离。是以至人不见可欲,心与神处,静而体德,动而理通。
⑶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此经句帛书乙本残缺,依甲本修补。
河上公:当复归志于婴儿,蠢然无所知也。
⑷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浴
“浴”,此处有道德能量沐浴之意。帛书甲、乙本均作“浴”,今本作“谷”。
河上公:荣以喻尊贵,辱以喻污浊。人能自知己之有荣贵,当复守之以污浊,如是则天下归之,如水流入深谷也。
⑸为天下浴,恒德乃足
“足”,止也。人能为天下浴,天地之德乃常止于己。
⑹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河上公:复当归身于质朴,不复为文饰。
⑺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此段经文从“知其白”开始至“复归于无极”,在世传今本中放在了“知其荣”句前,“复归于婴儿”句后,疑为是后人颠倒了此顺序,现依帛书更正之。
河上公: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达,当复守之以默默,如暗昧无所见,如是则可为天下法式,其德常在。
⑻为天下式,恒德不贷
“不贷”,帛书甲本作“不貣”,乙本作“不贷”,今本作“不忒”。“恒德不贷”:功德圆满,上德之性永不散失之意。
河上公:人能为天下法式,则德常在于己,不复有差忒。
《文子》:古者至人之治,虚无寂寞,修自然之道,漠然无为而天下和。
⑼恒德不贷,复归于无极
河上公:德不差忒,则久寿长生,归身于无穷极也。
⑽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
河上公:万物之朴散则为器用。若道散则为神明,流为日月,分为五行也。圣人升用,则为百官之元长也。
《庄子》:古者纯朴不残,孰为牺樽?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情性不离,安用礼乐?后世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五帝之过也。
王弼: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使归于一也。
⑾夫大制无割
“夫”,帛书甲、乙本作“夫”,今本作“故”。
河上公:圣人用之则以大道制御天下,无所伤割。治身则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也。王弼: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
第七十三章 天下神器 为者败之
(今本《道经》 29 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⑴。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⑵。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⑶。
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⑷。
或强或羸(léi),或陪或墮(duò)⑸。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⑹。
【译文】
用强力夺取天下的人,我看他达不到目的。
天下是自然生成的神圣之物,不是凭武力所能得到的。
用武力争夺天下的,必然会失败;用强权把持民心的,一定会失去。
天下的事物繁多,人们的情性各异:有的行前,有的随后;有的性急,有的性缓;有的刚强,有的柔弱;有的成长,有的堕落。
所以圣人修心养性顺应自然,去除过分之举,去除贪大妄为,去除骄奢淫逸。处中和,守无为,天下自化。
【新解】
本章主要讲天地人及万物都是由道所生,宇宙同源,万物同体,天下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不能以有为而治之。凡是强取民意的人必然失去人心,凡是执着有为的人必将遭受失败。因为人与万物都有自己特有的天性,无论是治身还是治国,道理都是一样,都应诚敬万物,民生为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顺应自然,不能妄为。所以老子教人向圣人学习,静守中和,无为自化。去除过分的行为,去除贪大的心态,去除骄奢的生活,平平淡淡,自自然然的过日子,从而使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人人幸福安康。
【心法】
天下神器,毋执毋为。恒顺自然,去甚去奢。
【注释】
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此经句帛书甲、乙本均有残缺,可以互补。
河上公:欲为天下主也,欲以有为治民。我见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天道恶烦浊,人心恶多欲。
《文子》:国不欲贪竞得。得在天下与之,不在于自取,仁义则得。
⑵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
河上公及今本作“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河上公: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静,不可以有为治。
王弼: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
⑶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河上公:以有为治之,则败其质朴。强执教之,则失其情实,生于诈伪也。
王弼: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
⑷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
“随”,帛书乙本作“隋”,甲本和河上公本作“随”。“热”,甲本作“炅”,乙本作“热”,王弼本作“歔”,河上公本作“呴”。
河上公:上所行,下必随之也。呴,温也;吹,寒也。有所温必有所寒也。《文子》:祸福同门,利害之反,不可不察也。
⑸或强或羸(léi),或陪或墮(duò)
此章句河上公本作“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或强或羸”,帛书甲、乙本均无,但甲本空缺四字,乙本则无空缺,诸版本均有此四字。疑为乙本抄写脱漏,今补上。“陪”,甲本作“杯”,乙本作“陪”。“墮”,甲本作“撱”,乙本作“墮”。
河上公:有所强大,必有所羸弱也。载,安也。隳,危也。有所安必有所危,明人君不可以有为治国与治身也。
⑹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大”,帛书甲、乙本均作“大”,河上公本作“泰”。“奢”,甲本作“楮”,乙本作“诸”,河上公本作“奢”。
河上公: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
《文子》: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凝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故去而不迟。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为强之本在于守弱,是以圣人守柔弗强,故能成其王,天下长久。去骄之本在于虚无,是以圣人去骄泰也,不敢骄溢,故能长久。节用之本在于去奢,是以圣人去奢侈也,不敢骄奢,故能长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