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1日
第06版:文化周口 PDF版

帛书老子新解

□王海山

第七十四章 道佐人主 毋以取强

(今本《道经》 30 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⑴。其事好还⑵。

师之所居,荆棘生之⑶。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⑷。

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⑸,

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⑹。

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⑺。

【译文】

用道辅助君主的人,不靠兵力逞强于天下。因为动用武力必然遭到循环报复!作战部队所到之地,荆棘丛生,生灵涂炭。

善用兵的人只求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就行了,不凭借武力来逞强。达到目的却不骄傲,达到目的却不矜持,达到目的却不夸耀。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而为之,达到目的后却不逞强!

凡是强壮过头的东西就会开始衰败, 这不符合于道,不合于道很快就会消亡。

【新解】

本章主要讲用道治理天下的人,重在推行德治,让天下人归心,不以兵力争强于天下。因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太大,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是以保护人民利益为目的,不敢用兵逞强。胜利了但不骄傲,不自大,不杀伐,打胜仗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是为了争强好胜而打仗。老子告诉人们物极必反,盛极必衰,这是自然规律,治国也好,治身也好,谁违背了这一规律而逞强,必将会过早的消亡。这对于修身、治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法】

果而毋骄,果而毋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强。

【注释】

⑴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河上公: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以道自佐之主,不以兵革,顺天任德,敌人自服。

《文子》:古者人臣理国家,治境内,行道德,布德施惠,此为上也。奸邪不生,安乐无事,天下和平,智者无所施其策,勇者无所措其威,不用兵强天下。

⑵其事好还

王弼:为始者务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故云其事好还。

⑶师之所居,荆棘生之

王弼:言师凶害之物也,无有所济,必有所伤,贼害人民,残荒田亩,故曰荆棘生焉。

此处河上公及今本多“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一句,疑为后人添加。

⑷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

此句河上公及今本作“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与帛书语意相同。

河上公:善用兵者,当果敢而已,不美之。不以果敢取强大之名也。

⑸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果而毋骄”,河上公本作“果而勿骄”,并将该句误置在“果而勿伐”之后。“骄”,欺也。此经句意为果敢勿以骄欺人。当果敢谦卑,勿自矜大也。当果敢推让,勿自伐取其美也。

⑹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此经句通行本作“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与帛书不同。

王弼:吾不以师道为尚,不得已而用,何矜骄之有也。言用兵虽趣功济难,然时故不得已后用者,但当以除暴乱,不遂用果以为强也。

《文子》: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古兵守柔弱者,生之徒也,天下活矣。

⑺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河上公:草木壮极则枯落,人壮极则衰老也。言强者不可以久。枯老者坐不行道也,不行道者早死。

王弼:壮,武力暴兴,喻以兵强于天下者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故暴兴必不道,早已也。

《文子》:人有横死,非命而亡,以寡犯众,以弱凌强,兵共杀之。兵强不道,不道早已。

《庄子》:不恬不愉,非道也,非德也,不道早已。

第七十五章 兵者不祥 恬淡为上

(今本《道经》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⑴。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⑵。 故兵者非君子之器⑶。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⑷。

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⑸。

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⑹。

是以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是以偏将军居左,而上将军居右⑺,言以丧礼居之也⑻。

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而以丧礼处之⑼。

【译文】

兵革是不祥之物,万物都会受到伤害,因此有野心的人不能掌握兵权。

君子之道坦荡谦让,平时以左方阳位为贵;用兵则为阴谋争斗,以右方阴位为贵。所以兵革不是君子所爱之物。

用兵打仗是不祥之举,为救人民于水火,不得已而为之,最好是消除狂热与残暴,用恬静平淡的心态应对此事。

不要赞美打仗,如果赞美打仗,就等于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庆的事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以右边为上。因此偏将军站在左边,上将军站在右边,这说明打仗布阵是以丧礼设计的。

杀人众多,人民遭殃,应以悲痛的心情落泪致哀。打了胜仗,要用丧礼的仪式去处理。

【新解】

本章从表面上看,主要讲军队是不祥之器,一旦开战就要杀人放火,造成兵灾,不能让有野心、有欲望的人掌握兵权,必须由君子掌管军队。君子之道坦荡谦让,平时用的是阳谋,用兵时则用阴谋,所以兵革不是君子之器,为救人民于水火,不得已而为之。

老子实际在讲用兵之道:一是讲道义。要组建正义之师,打正义之仗,占天时地利人和,顺天意,合民心。二是讲慈爱。要胸怀大爱,有慈悲心,以恬淡为上,不可动怒,不可报复性地杀人和掠夺财物。也不可赞美胜利,不要美化战争,赞美等于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不可能受到天下人的拥戴。三是讲礼节。要先礼后兵,以丧礼处之。行军打仗,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杀人众多,百姓遭殃,家园被毁,生灵涂炭,因此,打了胜仗应以丧礼来处理。老子的战争概念是广义的,包括身心不和、家庭不和、社会不和而引起的各种矛盾冲突。由于人的贪心不足,怨、恨、恼、怒、烦困绕着身心,在人的身体内部也经常会出现情绪失控,五脏六腑不和,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从而会引发一连串的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引发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心失德,贪心过重。所以老子教人永远用慈爱、检省、不敢为天下先“三宝”护身,从根本上消除私欲,消除烦恼,消灭剥削,消灭战争,化解各种社会危机。

【心法】

兵者不祥,先礼后兵。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注释】

⑴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兵者”,指兵器、军队。帛书甲、乙本均作“兵者”,河上本作“佳兵”。末句甲本作“故有欲者弗居”,乙本残毁,河上本作“故有道者不处”。

河上公:佳,饰也。祥,善也。兵者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之器,不当修饰之。兵动则有所害,故万物无有不恶之者。有道之人不处其国。

《文子》: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兵残天下,万民骚动,杀戮无罪,民之所仇,物或恶之。君子务道德,不重用兵也。

⑵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河上公:贵左,贵柔弱也。贵右,贵刚强也。此言兵道与君子之道反,所贵者异也。

《洞灵经》:阳德,居左。阴刑,居右。

⑶故兵者非君子之器

河上公及今本将此经句前后倒置,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河上公:兵革者,不善之器也,非君子所贵重之器也。

⑷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恬淡”,帛书甲本作“銛袭”,乙本作“銛”,河上公及今本作“恬淡”。

河上公:谓遭衰逆乱祸,欲加万民,乃用之以自守。不贪土地,不利人财宝。

《文子》:用兵有五,二曰应兵。不得已而用之,谓之应兵。应兵胜,此天道之所成也。恬然无思,淡然无虑,以恬养智,恬愉无矜而得乎和。

⑸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

“勿美也”,河上公本作“胜而不美”。

河上公:虽得胜而不以为利美也。美得胜者,是为喜乐杀人者也。

《文子》:兵杀伤人,胜而不美。

⑹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河上公:为人君而乐杀人者,此不可使得志于天下矣。为人主必专制人命,妄行刑诛。

《文子》:春秋举兵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故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身求者不能立其功。

⑺是以吉事尚左,丧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居左,而上将军居右

河上公:左,生位也。右,阴道杀人。偏将军卑而居阳位,以其不专杀也。上将军尊而居阴位,以其专主杀也。

⑻言以丧礼居之也

河上公:上将军居右,丧礼尚右,死人贵阴也。

⑼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而以丧礼处之

此经句帛书甲本作“以悲依立之”,乙本残缺,河上公本作“以悲哀泣之”。

河上公:伤己德薄,不能以道化人而害无辜之民。古者战胜,将军居丧主礼之位,素服而哭之,明君子贵德而贱兵,不得已而诛不祥,心不乐之,比于丧也。知后世用兵不已,故悲痛之。

(未完待续)

2022-03-11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62204.html 1 帛书老子新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