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4日
第06版:文化周口 PDF版

连载

帛书老子新解

□王海山

第七十六章 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今本《道经》 32 章)

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⑴。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⑵。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⑶。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⑷。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与江海也⑸。

【译文】

道永远无名而且质朴,虽然其小无内,天下却没有谁能够统治它。

侯王若能守住质朴之道,万物将自动宾服。

天地间的阴阳之气相互交合,降下甘露,不需要号令而均匀分布。

万物得到甘露而滋生,产生各种景象。有了景象,应当知止勿进而返朴守本。知止勿进就不会有危险。

道在天下与人相和应,如同江海与小溪相流通。

【新解】

本章主要讲道虽然无名无形、质朴无华,世上没有比它再微小的东西了,但它是万物之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让它臣服。人若能守住大道,万物自然归心,天降甘露,和气充盈于身体内外,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老子教人不要执着这些景象,被这些景象所迷惑,要保持觉醒,心如死灰,静如止水,知止勿进而返守质朴之道,如同溪流汇入大海,永远不会干涸。

【心法】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始制有名,知止不殆。

【注释】

⑴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

“恒”,帛书甲、乙本均作“恒”,通行本作“常”。“唯小”,帛书甲、乙本作“唯小”,通行本作“虽小”。

河上公:道能阴能阳,能施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也。道朴虽小,微妙无形,天下不敢有臣使道者也。

王弼: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故将得道,莫若守朴。

《文子》:古人之道,心欲小也,志欲大也。心欲小者,禁微欲也;志大者,无不治也。所持甚小,所任甚大,故有道以理之,法虽小,足以治。

⑵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河上公:侯王若能守道无为,万物将自宾服,从于德也。

《庄子》:古者帝王以无为为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自化。

⑶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以降甘露”,帛书甲、乙本均作“以俞甘洛”,河上公本作“以降甘露”。

河上公:侯王动作能与天相应合,天即降下甘露善瑞也。天降甘露善瑞,则万物莫有教令之者,皆自均调如一也。

《文子》:阴阳和合,甘雨时降。不言之令,古圣人所以为师。虽无一言,天下万民化。

⑷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河上公:始,道也。有名,万物也。道无名,能制于有名;无形,能制于有形也。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也。人能法道行德,天亦将自知之。天知之,则神明佑助,不复危殆。

王弼:始制,谓朴散始为官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过此以往,将争锥刀之后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以不殆也。

⑸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浴之与江海也

“譬”,帛书甲本作“俾”,乙本作“卑”,河上本作“譬”。小浴,帛书甲、乙本均作“小浴”,河上公本作“川谷”。此段经文帛书甲、乙本皆有残缺,可以互补。

河上公:臂言道之在天下,与人相应和,如川谷与江海之相流通也。

王弼:川谷之求江与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归者。世行道于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第七十七章 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

(今本《道经》 33 章)

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⑴。

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⑵。

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⑶。

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⑷。

【译文】

能认清別人,是有过人的智慧;能认清自己,是真正的明白。

能战胜别人,是有超人的能力;能战胜自己,是真正的强大。

能知足的人,是真正的富有;能行道的人,是真有志气。

精气不失的人,可以长久生存;精神不死的人,是真正长寿。

【新解】

本章主要讲返朴归真的人所具有的八种特征和能力:一是能认清别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二是能认清自己,是一个明白人。三是能战胜別人,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四是能战胜自己,是一个强大的人。五是能知足常乐,是一个富有的人。六是能常守质朴,是一个有志于道的人。七是能精气不失,是一个长生的人。八是能精神不死,是一个寿比天地的人。

【心法】

自知自明,自胜自强。知足知止,不失其所。

【注释】

⑴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智”,帛书甲、乙本均作“知”,今本作“智”。

河上公:能知人好恶,是为智。人能自知贤与不肖,是为反听无声,内视无形,故为明也。

《文子》:知贤之谓智。智莫大于知人,知人则无乱政。

⑵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

“胜”,帛书乙本作“朕”,甲本作“胜”。河上本句后皆无“也”字。

河上公:能胜人者,不过以威力也。人能自胜己情欲,则天下无有能与己争者,故为强也。

《文子》:胜人者有力,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

⑶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

河上公:人能知足,则长保福禄,故为富也。人能强力行善,则为有意于道,道亦有意于人。

《文子》:足用之本在于省俭,不须财而富。

⑷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忘”,这里有精神感应,融合天地精神而造福于人民,不会为人所忘之义。帛书甲、乙本均作“忘”,今本作“亡”。

河上公: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则可以久。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

《文子》: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名声传于后世,何往而不寿?

(未完待续)

2022-03-14 连载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62315.html 1 帛书老子新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