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1日
第04版:视点 PDF版

百花齐放春满园

——周口各地以特色产业促乡村振兴

疫情期间,西华县迟营镇老丁家胡辣汤忙碌的生产线

商水县汇乐生态渔网公司

扶沟县韭园镇村民在清理菜棚外面的杂草

□记者 付永奇 王辛泉 文/图

掀起塑料薄膜,拨开稻草,圆润肥厚的红色盖顶,洁白紧实的菌柄,一朵朵赤松茸正破土而出……近日,在川汇区首家林下赤松茸种植大棚内,硕博农业公司技术人员李锋正在仔细察看赤松茸的生长情况。

这个占地230亩的赤松茸种植基地建在川汇区国储林下,每年可产出赤松茸70多万公斤,亩均效益3.6万元。川汇区耕地少,农业体量小,国储林却有1.2万亩。为有效利用这一资源,川汇区紧贴乡村振兴政策,探索国储林农业循环经济。他们根据国储林下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聘请专业农技人员,创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增加国储林项目整体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像川汇区这样的特色产业,已在周口遍地开花,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市有10个县市区,人口超千万,粮食产量全省第一,产业发展不平衡,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在产业振兴中,周口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拥有“中原菜都”之称的扶沟县,特色种植初具规模。该县确立“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过程绿色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蔬菜产业发展,使“中原菜都”金字招牌熠熠生辉。该县率先利用韭园镇韭菜种植历史悠久的优势,由技术能人挂帅,成立韭菜研究所,流转土地,打造韭园韭菜小镇。该研究所目前已拥有常规韭菜种子繁育基地5800亩、杂交种子繁育基地1200亩,韭菜种子销售占全国市场的70%。其中,韭菜品种“韭仙子”搭乘卫星在太空遨游12天,成为网红太空韭菜。

一花独放不是春。该县将蔬菜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按照资金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方式,整合各种资源,突出一乡一业,相继打造“中原温室第一乡”“西兰花小镇”“红辣椒小镇”等,推动蔬菜产业由大变强,让特色产业长期惠农增收。目前,扶沟县有蔬菜生产合作社128家、千亩以上蔬菜园区12个,年育菜苗量5000万株以上的现代化育苗工厂12家,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年产量370万吨,产值46.8亿元,成为中原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和扶沟县的特色蔬菜种植不同,西华县发挥特色产业胡辣汤的优势,引领70多万群众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

“摆脱贫困并不难,勤劳致富道路宽。”春分过后,天气转暖,天刚蒙蒙亮,在郑州市一胡辣汤店内,高坡边擦拭餐桌边对记者说。

高坡是西华县逍遥镇南门村的贫困户,2014年到本镇高群生胡辣汤店学习胡辣汤熬制技术,2015年在郑州市开设加盟店。去年年收入突破百万元,不仅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还安置困难群众和下岗职工16人,帮助他们走向了致富路。

西华逍遥胡辣汤在全国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华名小吃”。目前,逍遥镇外出经营胡辣汤的就有4200户,从业人员2.6万人,年创收4.8亿元,网点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全县从事胡辣汤及相关产业人员近12万人,效益突破40亿元,成为一支响亮的“胡辣汤大军”。

围绕一碗胡辣汤,西华县努力做出大文章。该县把胡辣汤这一独有的特色品牌,打造成集加工、销售、就业、种植、养殖服务于一体的扶贫产业、富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全县新建省市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1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志9个,发展过程农业10万亩;形成逍遥镇万亩香葱生产基地、艾岗乡10万亩小辣椒生产基地,以及奉母镇粉条、田口乡黑木耳等30多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养殖业迅速发展,肉牛年出栏2.9万头,山羊年出栏32万只。

百万人口的商水县在脱贫攻坚中,以“巧媳妇”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探索出一条平原农区产业扶贫的新途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该县着力“巧媳妇”工程的提档升级,加快产业扶贫衔接乡村振兴的步伐,做强扶贫企业,增加农民收入,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我们从今天就开始招兵买马扩大生产,力争把网布产能提升50%,并通过自己的公司把产品直接卖到国外去。”3月30日上午8点,在商水县练集镇汇乐生态渔网公司,总经理夏海涛拿着刚办好的进出口贸易执照在公司晨会上高兴地说。

夏海涛是商水县渔具渔网协会办公室主任。这几年,他抓住商水县升级渔网编织产业的机遇,创办全国最大的渔网布生产企业,成了这个行业的“大哥大”。

像夏海涛一样,各会员单位从乡村振兴开始后,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全力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努力形成拉丝、织网、加工鱼坠、编网、打包、质检、包装、销售等为一体的生态渔网制造全产业链。

目前,商水县年产渔网1亿条,产值25亿元,占领全国淡水渔网市场70%以上。“特色加工之前是脱贫的大产业,今后我们要把它做成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商水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陈前进拿着一份渔网产业的报表说。

支持渔网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该县通过招商引资把“巧媳妇”工程的另一载体服装加工进行了迭代升级。低矮的服装加工小作坊变成了幢幢现代化的漂亮厂房,手动缝纫机变成了智能化生产线。目前,仅商水经开区内就建成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38家,年产值超百亿元,其中朝拜巾出口量占全国的80%,阿尔本制衣成为“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商水县也成为全省少有的拥有“纺织—印染—服装”全产业链的县。“巧媳妇”工程再一次成为助推农村变革的强大动力。

“周口人多地广,各地经济发展不同。我们将立足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乡村产业品牌,以品牌效应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胡国胜表示。①2

2022-04-01 ——周口各地以特色产业促乡村振兴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63998.html 1 百花齐放春满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