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01日
第07版:铁水牛 PDF版

父亲的记事本

年年芳草绿,今又清明时。

“爸爸,你在那边还好吗?清明节快到了,我们特别想念您!弟弟在外工作不在家,今天我和妈妈来看您,陪您说说话。”3月30日,巴舜巍搀扶着体弱多病的母亲来到沈丘县李家祠堂公墓,用一束鲜花寄托对爸爸的无限哀思。

爸爸是国家二级英模、沈丘县公安局因公牺牲民警巴进,如果没有因公牺牲,爸爸今年62岁了。生前爸爸没有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牌,平常只喜欢在本子上记些东西。

这是爸爸多年来保持的习惯,家里有点什么大小事情、看电视听到的领导讲话、文章中的精彩段落、电视剧的经典台词,爸爸都爱写在一个记事本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爸爸坚信不疑的人生信条。

虽然爸爸的工作很忙,但从我记事起,我和弟弟就不缺少父爱。父亲一生以身作则,我从小耳濡目染,忠厚老实、认真负责,是爸爸留给大家的印象。

清晰记得爸爸生前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早上起来泡上一大壶红枣茶,趁茶放凉之前,翻开衣橱中间右边抽屉的记事本,把一天的各项规划写在上面;晚上睡觉前,坐在书桌旁,拿出手机看一看订阅的彩信新闻,把他认为值得记录的内容抄下来。有时实在无事可记,爸爸也会翻开瞅上一会,直到妈妈连声催促,才会合上本子,小心翼翼放回抽屉内的夹层。

记得刚上中学时,有次实在抵挡不住好奇心的驱使,趁着父母上班,家里没人,我便做贼一样悄悄溜进父母房间,拿出抽屉里的记事本,睁大眼睛、屏住呼吸,仔细翻看着本子的每一页、每一行、每一个数字。虽然不完全明白爸爸记录的内容,记事本里也没发现期待中好玩的东西,但总算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我将本子原封不动放回抽屉。可能是做贼心虚,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我都不敢正眼看爸爸,好在他并没有发现,我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

时间一久,我对爸爸写在记事本上的内容不那么牵挂了,却又时常听见妈妈唠叨:“你天天往本子上瞎记啥,不能吃不能穿的。”爸爸总是笑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等到退休了,整理整理,说不定还能出本书呢!”每天午饭后、看电视时、睡觉前的一点点时间,爸爸都会拿出记事本写上两笔,瞧上一会儿。

厚厚的记事本没有耽误爸爸的工作和家中的大小琐事,瞅着爸爸认真的样子,妈妈便不再唠叨。

2004年,我考上大学要去武汉读书,在送我去学校的路上,爸爸郑重地对我说:“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事情,但有些事必须要记清,有些账也必须要算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记事本,算好自己的人生账。”

就这样,受爸爸影响,我也逐渐养成了每天往记事本上记东西的习惯。上学时,使用记事本,记下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工作后,用手机记事本,记录自己的工作和感悟。记事本,就像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时刻监督着我、提醒着我。

今年2月份,我到一派出所检查辖区工厂安全生产隐患问题时,看到某充绒厂存在卫生管理混乱,生产车间没有专职卫生专员,地上的羽绒碎屑到处堆积飘散,厂区内私接乱拉电线等严重问题,便依照惯例记录在记事本上,准备向领导汇报后给予该厂停业整顿处分。该单位负责人看到后,害怕关厂停业整顿,连忙找到我,说:“同志,有落实不到位的,我们一定认真整改,但是停业整顿能不能酌情……”我望着记事本,想起爸爸说过的话,便说:“该整改必须要整改,该停业整顿也一定要整顿。这是原则问题!”我深知规矩不能破坏,方便之门不能开。

家训有声,从铿锵有力的横竖撇捺可以勾勒出一个家族为人处世的边界;家风无声,却在耳濡目染的言传身教中,塑造出了一个家庭的内在精神风貌。

爸爸的记事本,是认真的印记,也是无声的传承,我将永远铭记。

(巴舜巍讲述 郭亚飞整理)

2022-04-01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64005.html 1 父亲的记事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