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乔小纳 通讯员 王彬 李全立 唐涛 文/图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古建筑类型按照建筑物的性质与功能分类,主要有宫殿建筑、民居建筑、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桥梁建筑、军事防御体系以及古典园林等类型。按照建筑风格,大体又分为亲切宜人的民居建筑,庄重严肃的庙宇、道观建筑,雍容华丽的宫殿、府邸建筑,温婉秀丽的园林建筑四类。
在我们沙河岸边,就矗立着一处民居古建筑群——叶氏庄园,它默默诉说着明清时期的周口地区,特别是清代的繁荣昌盛和突出的经济社会地位。叶氏庄园是河南省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重要民居类古建筑之一,其他三处分别是巩义康百万庄园、嵩县两程故里、安阳西蒋村马氏庄园。
三个大院为主的建筑群
叶氏庄园位于周口市商水县邓城镇,由当地依靠水运而发家的叶氏家族修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到咸丰时形成了“三进堂楼院”“五门照”“高门台”三个大院为主的叶氏庄园建筑群,鼎盛时期占地达30亩,现存房屋160余间,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
“三进堂楼院”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院落,原占地6500平方米,现存房屋96间,其中第三进为“堂楼院”,堂楼明三暗五,两厢楼直接搭建在堂楼上。所有楼房均为青砖垒砌,同型青砖七卧一立,岔分砌法。此楼为叶氏庄园中最高的一座,从楼门可俯瞰邓城全镇。“五门照”原占地7500平方米,因大门到后堂楼五道门都在中轴线上得名,现存房屋33间;“高门台”因其院落地势高而得名,原占地6000多平方米,分内外两层构成,现存房屋34间。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其中古建筑2160处。叶氏庄园就是这2160处古建筑精华的典型代表之一。叶氏庄园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建筑规模较大的清代民间庄园之一,是北方较典型的四合院组群建筑,其砖雕、木雕、石雕等体现了清代中原民居建筑的艺术水平。叶氏庄园1986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氏庄园现存一宅三院,虽然占地两万平方米的原貌已经无法看到,但通过气派的大门,也能想象到当年的恢宏气势。目前叶氏庄园自西而东有三座院子:一号院“三进堂楼院”,二号院“五门相照”,三号院“高门台院”。它们都是灰瓦硬山式建筑。
一号院中建造最早的一处院落是大厅院,主要包括大厅、东西厢房、护院楼。护院楼顾名思义就是起到保护、看家的作用,这是当时供叶家仆人居住的。整个建筑是两层,第二层的窗户要明显小于第一层,因为第二层通常是不住人的,是放杂物的地方,所以只需要一定的通风就可以了,而且两层建筑还能起到防盗作用。一号院中的东西厢房不是供居住用的,而是作为小型接待室,供清代州、县官下乡巡视居住。整个大厅高挑、宽敞、颇具主人翁气质,据资料记载,大厅院是所有院子中色彩最明艳的,大厅房梁和斗拱处在以前具有非常鲜亮和豪华的色彩。但是由于后来修葺,现在看到的颜色就比较统一。除了来客接待,大厅院还是举行议事和叶氏本族一些重要活动的场所。
穿过大厅院就来到二厅院,与一厅院的张扬不同,二厅院相对清净、朴素。这个院子由三座楼房组成,主要是叶氏晚辈居住。东西厢房遵循的是男东女西、长左次右的传统习俗。在堂楼屏风正中挂有一孔子像,左右各有楹联,写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穿过二厅院是堂楼院,其后门上方的砖雕非常精美,从上往下依次雕有花朵、鹿、蝙蝠,寓意“福禄双全”,蕴涵美好寄托。堂楼院最后的主人叶海荣就在此居住,其他子孙住在两侧的厢房。除了“福禄双全”,还有用镂雕的手艺呈现出的八仙过海,以及圆雕等各种雕刻。整个建筑群二层楼是相通的,这种建筑结构叫转厢楼。堂楼院和前两个院子恰好构成了马鞍型,即“取意为安”。其实在叶氏庄园的原貌中,是有护院存在的,同样也有马厩,也设有学堂等,形成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体系。可惜的是除了基本院落结构,一号院的其他功能建筑如今已经看不到。
穿过一条狭长的过道,就来到了二号院,二号院现存的建筑非常少,不过从空旷的地基和门楼中可以依稀看出中轴对称的建造布局。但二号院大门上的木雕很有欣赏价值,叫“百龙竞翔图”,看起来好像有无数条龙要腾空而出,极具视觉冲击力。庄园的墙非常厚实,坚固而宽阔,这就凸显了它的防御功能,另外还能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三号院现存建筑也是非常之少,但是对比三个院子会发现,它们的建造风格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比如康乾盛世时造的一号院,气派恢宏,而到了三号院,大多房屋是平房,也不见了二层小楼的格局,可见当时动乱背景下建造之仓促。从仅存的建筑中,可依稀窥见几百年来叶氏家族的沉浮命运。
典型北方四合院建筑
叶氏庄园是北方较典型的四合院组群建筑。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合院式建筑都是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一般为长方形,可分为四合院、三合院等不同的组合形式。这类合院式建筑一般坐北朝南,对称布局,主要建筑布局在中轴线中后部。庭院正门以内,沿着纵轴线,纵向布置若干庭院,组成有层次、有节奏的空间。这种纵向空间上的序列设计,既彰显了主院落和主体建筑的重要地位,也丰富了建筑的层次与节奏感。
叶氏庄园的空间布局,就是遵循了这一布局特点。合院式建筑的规划布局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制度的产物,既便于安排家庭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也保证了居住者的安全和舒适。
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聚族而居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常见的社会组织方式。这一特点,在古代民居建筑的布局上也有着突出的体现——以庭院为中心,四周建筑向心而筑,形成合围,庭院建筑周边以围墙或回廊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可以说,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这种布局手法都十分普遍。北方,像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河南的康百万庄园、叶氏庄园;南方,安徽的西递村、宏村,浙江兰溪的诸葛村、武义的俞源村,福建的三坊七巷,它们的平面布局无不如此。即便是平面形状看似特异的浙江、广东、福建的土楼与客家围屋,其布局精髓实质上也都遵循这一特点。
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中国先民们往往会利用建筑对阳光、水分的强度进行科学调节。为此,北方建筑更注重向阳保温,南方建筑注重通风除湿。
具体来说,北方地区由于纬度高,往往四季分明,而且温度和空气湿度偏低,因此民居院落尽可能向南北纵向发展,以汲取更多阳光;墙体与屋面较厚重,门窗数量少面积小,有利于室内温度的保持,形成“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同时由于雨水少,建筑屋顶大多比较平缓,也大大减少了经济投入。
在低纬度、高温、高湿、多雨的南方地区,民居多以高耸的单体建筑围合成天井院,建筑屋檐加长,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高峻的屋顶可以将雨水迅速排走。另外,屋面去除厚厚的木基层与灰背,直接挂瓦,也有利于通风散热;墙体通常比较薄,门窗数量较多,面积较大,还经常在北部增设门窗,利于空气对流,通风除湿。
另外,在西北甘肃、青海地区还有一种四合院,院墙高耸,建筑多为密梁平顶,称为庄窠,特别有助于春季避风沙、冬季保温以及日常安全,是东西部民族建筑文化融合的结果。
周口漕运发达和叶家家风传承的见证
民居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型,它主要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看的。那为什么叶氏庄园还要做这么多美不胜收的装饰呢?
首先是因为资金雄厚。叶家因水运而兴,因商而兴,家境富裕之后,自然想到要光耀祖庭,正所谓“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
说到叶家资金雄厚,这与周口在当时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地位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北方城市,水系众多是周口地区的一个显著特点,漕运发达是周口地区的突出标志。明清时期,当时的周家口是内河漕运的转运重地,它的经济也因漕运发达而迅速崛起,发展成为闻名中原的商业重镇。
据乾隆十二年(1747年)《商水县志》记载,当时的周口“北通燕赵,南接楚越,西连秦晋,东达淮扬,豫省一大都会也”。正所谓,“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也就是描述的这一盛况。现在的周口中心城区——川汇区,就是从渡口集市发展成三水交汇、三岸辉映的商业市镇,再到今天的城市地区,这在中国历史城镇发展历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叶氏庄园是周口清代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有力物证,砖雕、木雕十分精美,主要是以福禄寿喜等为主题;另外,庭院的楹联也非常有深意,包含有安居乐业、诚信经营、谦卑做人等道理。这说明叶家虽然是以经商为主,但他们的内心其实也遵循着当时社会所共同奉守的生活理念和处事准则。
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农耕社会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古代先民的处世行为,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资料显示,叶家虽然因商而兴,但也十分重视教育,开设私塾“四而堂”,宗族中也流传有“东街出亚元,西街出文魁”的说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叶家的为人处世,实际上也遵从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准则,体现到装饰上自然也脱离不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文化追求。
相传,叶家祖上自山西迁居周口,最初并不富裕,由于拾金不昧,感动了一名山西商人。在随后的日子里,这名商人主动与叶家合作经商,开启了叶家的致富之路。而且在经商中,叶家始终秉持“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生意逐渐越做越大,富甲一方。发达之后的叶家,一方面大兴土木,历时百余年建造了有“民间小故宫”之称的叶氏庄园,另一方面叶家历代家主无不急公好义,襄助邻里,在当地民声极佳。现居邓城的叶家后人叶斌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就曾经说:“叶家祖上有家训:做事凭良心,富了不欺,穷了不赖,挣好钱,名誉值千金。”
叶斌老先生的话虽然朴素,却暗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重要思想。像孔子所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的讲话中,就重点提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诚待人、讲信修睦,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周口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城市文化定位,就是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进一步彰显周口的文化特质,增强市民的文化自信。
叶氏庄园与“道德名城、魅力周口”
当下,周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在迎来最为灿烂的春天。今天,我们更应当有效保护叶氏庄园,全面阐释叶氏庄园的重大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做好新时期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时代价值,让文物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首要的是坚守保护底线,确保文物安全,既包括文物本体的安全,也包括文物历史环境的安全。要抓紧实施一批文物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工程,让文物更有尊严,让环境更为优美,让历史更加真实。其次,要深入挖掘叶氏庄园的价值内涵,留人留形留神韵,见人见物见精神。要推动文物与科技和旅游深度融合。要让叶氏庄园真正融入周口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目前,周口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各级各部门对周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此为契机,周口文物保护工作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叶氏庄园也一定会重新焕发新时代的光彩,迎来新时期的荣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写就一脉文化。叶氏庄园虽然没有官宦宅邸的豪华气派,却也处处透出敦厚坚实、质朴严整的气息,像极了周口人朴实、温良的秉性,也展示了周口人代代相传的崇德向善、自强不息的血脉和风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文旅融合发展和中心城区水上旅游观光项目开发中,叶氏庄园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叶氏大宅的故事也会向更多人讲述周口人勤劳智慧、诚实守信的品质,“道德名城、魅力周口”将进一步彰显!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