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022年04月27日
第06版:文化周口 PDF版

影像里的周口人文之四

周口迎水寺街:一条古巷 一代宗师 一段家国往事

张鹤年大师故居

张波和徒弟在关帝庙练拳

张鹤年百岁时练拳场景(资料图片)

□记者 梁照曾 文/图

周口迎水寺街在哪里?或许有人会说是中州大道上的迎水寺市场。此地非彼地也。迎水寺街是周口古街道,也是古地名,现位于建设大道跨贾鲁河大桥东桥头南边临河的一片居民区内,也是旧周家口北寨古城西北角一条靠近寨墙的知名街道,南北走向,长约百余米。据附近老居民讲,迎水寺街因迎水寺命名,寺庙早已不复存在。

周家口北寨的西寨墙依贾鲁河而筑,因水运所需,几乎每条临寨墙的街头巷尾都有一座寨门(按民国第十区疆域全图,以北寨贾鲁河段为例,仅从二板桥的德化街寨门到迎水寺北街头寨门,就有5座通往贾鲁河的古寨门)。迎水寺街以南为乐善街,两条街以附近的古槐树为分界标识,迎水寺东侧隔水塘相望的是忠信街。清末民国初年,尽管周家口历经兵患和水灾,但漕运依然兴旺,商业繁荣。北寨西北角的迎水寺街热闹非凡,曹家以开饭馆出名,郭家做茶生意出名。街北头的都家两兄弟中,老大都明德,生于1891年,幼年体弱,被家人送到关帝庙当居士,习一身武艺,后被冯玉祥看中,收至麾下,做副官、卫队长,讨军阀抗日寇,成一代虎将。

都家的南邻居张家,兄弟五人,老大张祥臣,乃德艺俱佳的拳师,为清末周家口捕头。因其威望高、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来周拳师多与之交往。当时的武术名家,如开封的“铁腿”张子仪、太康的“神手”刘文奇、周口的“小燕子”高鸿恩等,时聚迎水寺街,这里一度被誉为“小梁山”。而张家兄弟中排行老五的张鹤年的出道,更让这条古巷走出了一代形意拳宗师,享誉国内武坛。

生于1890年的张鹤年,年幼时在德化街冯家药铺做学徒。当时在药铺做护院(旧时称做夜)的河北南宫人、形意拳拳师任德杰收张鹤年为徒弟,传授其形意拳。任德杰师承形意拳大师刘奇兰的高徒孟坤,为形意拳第三代传人。任德杰回河北老家南宫市,又从家乡带来师兄范荫堂,师弟赵怀宝、班凤山,在周家口一起闯码头。范荫堂、赵怀宝、班凤山除形意功夫出众外,赵怀宝还是程庭华八卦掌弟子,以八卦掌见长,范荫堂以三节鞭功夫著称。后来,孟坤也来周和徒弟们相聚,留下众多武林佳话。据南宫市当地的形意拳界人士介绍,近半个世纪以来,除张鹤年外,武术界鲜有孟坤、任德杰其他传人出现,因此,周家口成为孟坤一支的主要传承地。

在师傅和师伯师叔的传授下,张鹤年学艺渐成,在形意拳上造诣颇深,成为河北形意拳南宫一支的重要传承人。张鹤年早期加入同盟会,做过镖师,做过河南督军张镇芳的卫队长,单刀走豫西会各处刀客。他带队深入信阳平乱,和周口拳师梁照宇等4人背靠背,从数百红枪会会员的围攻中,靠一口单刀杀出重围;他带领周家口乡亲击退攻城的匪徒,护卫家乡;他从安徽界首返周途中,于沈丘槐店双手夺枪,击杀两名日本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鹤年主要干一些搬运类杂活粗活养家,晚年在市交通局(川汇区交通局前身)上班,并收徒传艺。在他的引领下,董恩光、宋文彦、郑金生、李森林、李景润、曹忠海、张连芳、黄如意、王尔堔、何亮臣、秦克明、张勋亮、王宝贵、郭聚才等高徒辈出,上世纪80年代更掀起周口形意拳热,让形意拳在周口深深扎下根基。

张鹤年被誉为“武学活字典”,他除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心意拳等本门武学外,还在太极拳、八卦拳、少林拳等内家拳外家拳上颇有造诣。上世纪80年代,年近百岁的张鹤年在郑州曾和海灯法师同居一室,切磋武艺。为人谦和、低调的张鹤年授徒传艺,重艺更重德。因其大半生在刀尖上过日子,未留子嗣,但晚年侄孙绕膝、徒弟盈门,颇为幸福。1990年,张鹤年百岁寿辰时,山西、河北的形意拳门人及国内其他地方武术界纷纷致贺,央视及省市媒体纷纷报道。1996年,张鹤年以106岁高龄辞世,一代大师、世纪老人为迎水寺街一个世纪的传奇故事画上了句号。

逝者如斯。日夜川流不息的贾鲁河水带走了周家口和迎水寺街太多谜一样的故事,那条蜿蜒悠长的古巷,走出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周口汉子,也留下了无数家国故事……

如今,在张鹤年的堂孙张波、张双成、张跃强等门人的传承弘扬下,形意拳、心意拳成为周口武术界“并蒂莲”内家拳术,是周口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形式。②5

2022-04-27 影像里的周口人文之四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65609.html 1 周口迎水寺街:一条古巷 一代宗师 一段家国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