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伟宏 任富强
许某与王某两家农田相邻,前不久,许某将地头的一棵树以600元的价格卖掉。许某以为树在两家地中间长着,就分给了王某300元钱。夏收后,两家地界清晰呈现,许某这才发现,树是在自己家地里长的,便向王某要回分给他的300元钱,遭到了王某拒绝。
许某和王某是淮阳区白楼乡邓庄村群众,两家本来没有矛盾,眼见双方争执不下,周围邻居便提议,请村警赵春华给双方主持公道、解决纠纷。
赵春华了解情况后,会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村委对双方开展矛盾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两家都愿意作出让步,签下了和解协议。
赵春华是淮阳区公安局白楼派出所专职辅警,辖区群众亲切地叫他“村警”,自入驻村警务室以来,群众已经习惯了有事找他“管事儿”,事实证明:他的确“很管事”。
翻看工作日志,赵春华饱含深情地写下:“6月的淮阳,万亩龙湖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去村里巡逻一圈,一边和村民拉着家常,一边记着‘工作台账’,我累并快乐着。”东家添丁该上户口了,西家两口子闹别扭了,这些家长里短的事他早已摸熟情况,都能驾轻就熟地化解矛盾。
淮阳区这样的“村警”覆盖每个村,他们在源头化化解矛盾纠纷都有一套“法宝”。
村里有警察 矛盾纠纷都找他
2021年11月,郑集乡高庄村一对小夫妻,结婚仅一个月就离婚了,女方拒不退回30万元彩礼,男方认为人财两空,情绪异常激动,多次扬言要与女方全家同归于尽。这对小夫妻刚离婚,高庄治安信息员陈现海的“工作台账”小本上就记录在档,并标记为动态跟踪。陈现海第一时间向郑集乡派出所副所长、官路边警务室专职民警苏帅详细报告该信息,苏帅也及时上门了解情况,把调解工作做在了前面。
随着两个家庭的和解,陈现海的走访本和警务室动态监测记录里,该事件的红色标注也变成了绿色。
就这样,苏帅联合乡政府、乡司法所、村干部联手调处,有效避免了一起恶性案件的发生。
这是苏帅、陈现海从源头有效化解矛盾的生动实践,也是淮阳区公安局各派出所民警、警务室民辅警主动发现、调处管控、多元共治、分流联动的普遍现象。今年以来,官路边警务室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0余起,所辖8个自然村治安、刑事案件零发案,真正做到了矛盾纠纷不出村。
据了解,为更好地建设“枫桥社区”,淮阳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把风险矛盾化解在基层,创新推动社区警务网格与疫情防控网格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重大矛盾纠纷主动发现、调处管控机制,实现超前处置、精准拆弹,坚持大概率思维防范小概率事件,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目前,淮阳区在县城和中心镇推行“24小时屯警街面”,按照“一个网格一个街面警务工作站、一辆出警处突车”的要求,合理布设街面警务站,24小时屯警街面,实现动中备勤。
片警情况熟 群众都拥护
“我们辖区内3745户的基本信息都标注得清晰明了,我闭上眼都能找到每一户。”6月9日,在广商警务室,民警王柏亚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手绘作品:卢关六防网格走访图,这是他将走访成果及采集的信息手绘成图表,用颜色代表不同人员及单位。
5月22日一早,大李村70多岁的困难户赵美兰第三趟走进自家麦田,眼瞅着即将收割的小麦一筹莫展:老两口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女儿女婿因疫情防控,从外地刚到家就被集中隔离,急得她直掉眼泪,一天内数次前往村委嚷着要村干部“放人回家收麦”。这一幕被逐村走访的王柏亚看在眼里。
“在家等着吧,你的收麦问题包在我身上!”王柏亚打了一通电话,大型收割机直接开进赵美兰家的麦田,不到两小时,赵美兰5亩地已经“麦罢了”,连收割机的作业费都是王柏亚代付的。赵美兰感动得要送给王柏亚两亩地的麦子收入,被他婉言谢绝。
王柏亚就是“一村一警”的典型代表,“辅警专职化”有效发现处理重大矛盾纠纷,已成为淮阳上下的共识。
一年一度的荷花节时间快到了。弦歌路“张记”老烩面馆老板张其锋说:“现在在城区的繁华街道、学校这些人比较多的地方,每隔半小时就能看见民警开着巡逻车就从店门口过一趟,这让我们感到十分安全。真有什么事,警察就在身边,出警肯定快。”
网格划分是检验社会治理的一个标尺,而网格员工作的精度和速度直接影响矛盾化解的质量和结果。淮阳区公安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警务网格和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的工作部署,由社区民警、辅警分村分片建立联系,迅速达到对基层底数清、情况明、情报灵。目前,全区已经织密小网格,实现全域矛盾纠纷调解“无死角”。
矛盾发现早 案件发生少
3月中旬,曹河乡殷楼两家群众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闹了矛盾,辅警及早发现、及时调解,双方很快认识到,在乡村振兴大局下,各让一步天地宽,比暗暗为所谓的“争一口气”强完了,真正做到了矛盾不出村。
基层常见矛盾纠纷化解,最大的难点是“早发现”,淮阳区公安局在这方面总是“快人一步”。一方面,社区民警、专职辅警日常入村入户,开展多轮次走访排查;另一方面,由治安信息员借助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现异常情况主动报告;还有就是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研判梳理。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手段有效增强矛盾纠纷主动发现。
为下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先手棋”,2021年起,淮阳区全面推行“一村一辅警”制度:在每个村建立高标准警务室,安排一名辅警驻村,吃住都在村里,精准梳理化解矛盾纠纷。“过去村民发生口角,等警察赶来至少要20分钟。如今,辅警5分钟就可以到家里来,谁家有个磨嘴缠架的,‘村警’总是提前知道。”王店乡朱庄行政村村民梁爱华高兴地说。
下好“先手棋”,专职辅警就得成为矛盾防控一线的“战斗堡垒”,这既需要“绣花功”,又必须找准“落针点”。淮阳区副区长、区公安局局长王乾辉说:“一村一警不仅达到了人熟、地熟、情况熟,堵住了农村治安防控盲点,而且是24小时在岗,及时化解纠纷类等非警务警情,节约了警力资源。只有情况熟、防控早,才能反应快、兜住底。”
调处一件事 影响一大片
近日,民生警务室民警张浩在排查中发现,辖区有一对夫妻家庭矛盾较深:丈夫白某喝酒成瘾,酒后存在家暴行为,致使妻子陈某多次离家出走,而一旦陈某离家出走,白某就以自杀相威胁。
为达到调成一件影响教育一片,进而形成促进和谐民风的效果,社区民警张浩迅速联合镇综治办、村委会、包片网格员成立专门调处队伍,与夫妻二人坐在一起,讲法律、摆事实、拉家常、讲道理,引导双方释放情绪,敞开心扉诉说,夫妻二人换位思考、相互谅解,和好如初,对民警认真负责化解心结的做法表示感谢。这对夫妻后来逢人就说:“这‘村警’就是为老百姓办事,他们小事拉家常、难事大家谈、大事法律扛,这几招真灵,有困难找村警真不是一句空话!”
该警务室是全区公安系统的一个缩影。淮阳区公安局完善分类评估跟办体系,建立“红、黄、蓝”三级评估制度,全程跟踪督办,直至彻底消除。全区致力于矛盾化解立足“早、快、细、实”,抓好统筹合力。淮阳区公安局制订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及时开展疏导化解,控制事态发展。涉及法院、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的问题,邀请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对于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立即上报属地政法部门,归口推送相关部门并协同调处。
淮阳区委书记张建党说:“全区要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尤其是基层派出所要提高认识,科学合理配置警力,以实用、能发挥作用为目标,把警务室建成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前沿阵地,真正造福一方百姓、保护一方平安。”
治理“全链条” 社会风气好
“化解一个矛盾,就能为群众解忧,安定一方民心。调解一起纠纷,就要引领一片社区群众,让他们感受到法治教育。”黄集乡派出所所长王剑表示,按照全区部署要求,该乡以网格员为抓手,做到全乡上下联动,建立回访机制,对已化解的矛盾及时回访,真正达到“案结事了”。
为打造全周期链条,淮阳区推动网格深度融合机制:由区公安局聘请全区疫情防控484名网格长、6415名网格员兼任治安信息员,按照“1+1+N”模式,即1名社区民警、1名专职辅警、N名疫情防控网格员,建立起“民警包片、辅警包村、网格员包点”的三级管理模式。
近一年来,全区因矛盾纠纷引起的治安、刑事发案率分别同比下降45.6%、21.4%,实现命案等恶性案件零发生,故意伤害等暴力犯罪同比下降88.2%。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查化解重大典型矛盾纠纷510起,化解率100%。
一系列化解矛盾纠纷的举措,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群众心中的矛盾“铁锁”,群众心里的矛盾“硬疙瘩”一一解开,“和谐淮阳”一路向前,多点开花。
万亩湖水千顷荷,阵阵凉风送清香。6月20日晚,在龙湖码头边上的苏园警务室里,正接受记者采访的专职辅警袁素芝手机响了,袁素芝向记者礼貌地打招呼:“俺辖区的小吴到了青春期,这不学校刚放假就跟他爹闹别扭了,全家人都等着我过去劝劝呢……”
说完,袁素芝骑上电动车消失在夜色中。在她身后的龙湖码头的正中央的湖里,烟波浩渺的水面之上荷叶田田,一朵朵硕大无比的莲花苞不知什么时候渐渐打开花瓣,伴着掠过湖面而起的微风,满满的清香扑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