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猛 通讯员 郭金磊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西华县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之一的奉母镇前邵村,一幅村庄美、百姓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展现在眼前。
昔日的前邵村是出了名的“涣散村”,多年来宗族势力、利益关系复杂,问题矛盾突出,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相互拆台,集体经济发展滞后。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邵俊伟脱颖而出,被广大党员推举为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加强党建引领,务实重干,超前谋划,促使干群关系逐步理顺,村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强,昔日的“涣散村”实现华丽嬗变。
1 找准问题症结 破解发展难题
前邵村人多地多,多年来因为家族势力,党支部办一件事要逐门逐派征求意见,但凡一个不同意,就不能实施。邵俊伟上任后,分析制约发展难题,找准问题症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分别外出,向本村乡贤人士和成功人士求经,畅谈发展思路,取得大家支持,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扫清障碍。
2019年底,邵俊伟邀请北京创行合一规划公司专家制定出前邵村五年规划初稿,并于腊月二十三(小年)举办了“同吃团圆饭,叙情谋发展”活动,乡贤、党员、村民300余人共聚一堂,共商前邵发展大计,经过多次激烈讨论达成共识:要想大发展、快发展,只有自己“造血”,发展集体经济。2020年5月,前邵村开始坑塘整治,不仅无一人出来阻挡,还积极帮助村集体处理相关事宜。目前,该村通过坑塘综合整治新增集体土地26亩,养殖水面达到138亩,投放了价值3万余元的鱼苗,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笔可观收益。
2 发挥“头鱼”效应 强化人才引领
发展思路既定,关键在于落实。邵俊伟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手,在西华县率先成立第一家供销合作社,通过三榜定案,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459人;通过清产核资,查清明晰村、组集体资产,确定的非经营性净资产92.2万元,资源型资产(未承包到户的土地、坑塘、林地)564亩,其中未承包到户集体土地164亩,资源型资产为8.2万元,400亩坑塘、2座庙宇尚未开发整治,资产总计为100.4万元,即为本次折股量化总股本,全村共量化股权数(人口股)3839股,每股折合261.5元。
正是基于这次产权制度改革的股权量化,前邵村进一步理顺了干群关系,让群众心里明白自己也是村里的股东,激发了他们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汇聚了更多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人力、物力、财力。邵俊伟兼任合作社理事长,下设土地、劳务、餐饮、旅游、置业等5个子公司,分别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由支部推荐该村应往届大学生、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5个子公司管理岗位,发挥“头鱼”效应,各尽其才,各献其力。
2020年10月,邵俊伟整合农户土地1380亩入股,按照80%用于股东分红,总收益20%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二次分配基金,用于全体村民福利。利用村集体经济红利,成立乡村大食堂,建立完善“乡村大食堂”运行制度,彻底解决本村空巢、高龄、独居等老人吃饭问题,切实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我们参加村党支部组织的义务劳动,获得‘乡村大食堂’积分卡,凭积分卡到大食堂吃饭,我们这些老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享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正在前邵村大食堂吃饭的老人邵国胜说。
3 发挥“半边天”作用 搭建巾帼大舞台
邵俊伟充分发挥村中留守妇女“半边天”的作用,成立了产权制度改革文艺宣传队,为她们提供唱歌跳舞平台,发挥女性优势,编排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戏曲,宣传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使其从昔日扎堆谈论东家长、西家短的“婆娘”,转变为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宣传员”“践行者”。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该村文艺宣传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对广大群众和家庭开展防护宣传和健康提示,对村内人员往来情况进行全覆盖排查,对全村开展全面消毒消杀,利用手机微信群组织隔离人员开展唱歌、跳舞等文娱活动,帮助他们度过隔离观察期。通过开展家风家教培育和深化“评选一个人影响两个村”活动,该村有30人被表彰为“好婆婆”“好媳妇”,36户家庭被评为村级“最美家庭”。2020年6月18日,该村被授予“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如何让村庄靓起来,让村庄更有乡愁,让村庄更吸引城里人?邵俊伟带着这3个问题,带领村“两委”成员,多次走出去到邻县市的村庄学习,开阔眼界,把他们的先进经验“请进来”,把闲散宅院改造成“农家书屋”,解决留守儿童课外教育问题和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为集体经济发展储备人才;把“四荒院”改造成“村史馆”,使其成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成为留住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成为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让村民群众依托这个平台,了解家乡美,感受家乡情,充满对家乡的热爱。近年来,前邵村多方筹措资金,修建村内道路3公里、田间生产路6公里,栽种绿化树2680棵,建造花坛围栏3公里,新打机井36眼。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越来越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指数暴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将‘五星’支部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邵俊伟对未来充满信心。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