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8日
第04 05版:记者节 PDF版

婉言深情告白 相拥美丽梦想

王依达

乔小纳

李鹤

李哲

关秋丽

邹娟

窦赢

李燕

王艳

李凤霞

卢好亮

吴继峰

张劲松

付永奇

滕永生

梁照曾

张猛

周彦

李林

轩洋

不知不觉中,第23个中国记者节已悄然来临。

在这值得庆贺的节日里,我们应该并且有理由为记者朋友点赞!

记者的工作很辛苦。他们一直在忙碌,工作始终在路上,没有时间享受正常节假日的快乐。为了成就优秀新闻作品,他们扎实采访、精心构思、反复锤炼、细致打磨,力求新闻报道及时、准确、生动,拷问真相、守望良知。

记者是时代的参与者,更是书写者。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新闻,报道时代强音,反映百姓诉求。风餐露宿奔波、深夜陪伴孤灯、凌晨伏案工作,是他们的生活底色。疫情肆虐时,他们逆行而上;洪水来临时,他们冲锋在前。采写新闻,他们无畏付出,创造性工作,从不退缩。

记者始终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一年来,周口报业的记者们敢于挑战、勇于胜利。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生动记述了周口大地上发生的幸福故事,创作出了大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深度的优秀新闻作品。他们用实干担当、用奋斗作答,写下新时代周口在出彩中原新征程中昂扬奋进的光辉篇章。

在这个值得点赞的日子里,就让我们走近身边可亲可敬的记者朋友,聆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心灵告白,触碰他们热爱新闻无怨无悔的感受吧!或许,您会油然而生一种共鸣。

衷心祝愿记者朋友,节日快乐!

时政一部记者 王艳

又是一年记者节。从业20年,“出发”已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人生最好的年华献给新闻事业,虽然艰辛,亦不乏精彩。简单的“记者”二字,背后是责任与担当、希望与坚守。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看到希望以后才去坚守,而是在坚守中才看得到希望。在媒体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坚守,坚守初心和使命,坚守理想和信念,坚守良知和底线。愿我们抬头可见星辰大海,埋首能够脚踏实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再出发!

时政二部记者 李凤霞

“风里雨里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姿态”。从业25载,从编辑到记者,在历练中成长,在坚守中担当,变的是越来越熟的业务,不变的永远是初心。感谢这个职业,让我有幸见证了高质量发展的“周口速度”,将这个城市的日新月异用每一篇稿件记录下来,宣传周口、展示周口,为周口的发展呐喊鼓劲。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笔下就流露出多少真情。新时代、新气象,新闻记者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用更加敏锐的目光,更过硬的文笔,更深入地思考,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心书写,传递感动,记录好历史的瞬间、见证时代的发展。

周口日报出版中心编辑 卢好亮

在周口日报社工作已经26年,多年来,我牢记做一名好记者、好编辑既要有真本领,更要有责任心,在内心深处深挖责任田、厚植责任感。尤其是作为一名要闻版编辑要守牢安全底线,敢于担责、勇于创新,使版面灵动起来,让版面“说话”、用版面“表演”,倾心用一张张泛着淡淡油墨香味的报纸以飨读者,让大家在花开雪飘四季品评、欣赏五彩缤纷的三川大地。

大数据中心编辑 李哲

从业25年,回首会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感慨,更有时不我待的紧张和压力。我对自己的认知是“被迫转型的传统媒体人”。从记者到报纸编辑再到新媒体编辑,我的切身体会是:新闻工作者更要做与时俱进者。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人工智能、5G、VR等新技术使得媒体报道的“神器”再升级,新闻工作者要在坚持为时代书写、为人民立言的基础上,不断“充电”掌握、运用好这些新技术,有效提升自己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层次与能力,丰富自己观察世界的维度和角度,主动转型为融合报道的多面手,才能更精彩地讲好周口故事,记录家乡的时代之变。

周口日报社评论员 吴继峰

2017年10月,我从时政新闻记者转岗专职评论员,5年多来撰写了大量社论、评论员文章、时评等评论文章,及时准确宣传阐释市委重大会议精神和重要决策部署,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新闻评论写作,我个人有两点感受:一是文字必须真诚。评论员的学识水平、思想深度可能有差异,但是必须发自内心真诚写作,真诚的文字才能动人有力量;二是文章要有思想。评论员必须对事物有深入思考和体悟,观点才会独到新颖。这需要我们加强对身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捕捉,也需要多读多写,在积淀上下功夫。

教育工作部记者 张劲松

记者被誉为“社会的良心”,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踏入报社的第一天起,为了自己的理想追求,平时的工作我都很尽力,这种尽力、痴迷、敬业的艰辛,有时想起来会让自己感动,甚至让自己无法忍受,但面对鲜花、荣誉、成果,自己脸上又绽放出笑容。难忘今年9月份报业传媒集团策划的“豫货出海、‘周’向世界——周口航运出海大型异地采访活动”,我带领B组记者一行6人,10天行程近3000公里,走访15个重要节点,赶写出10余篇、3万字的新闻作品。作为一名记者,我会永远做到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忠于职守、无怨无悔。

农业农村采访部记者 付永奇

从业20多年来,一直怀揣新闻理想,坚守采编一线,用心记录历史、传递感动,讲好周口故事。2020年大年初三,我主动申请到基层宣传疫情防控,带着恐惧、冒着风险3次到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所在村采访,尽力把新闻写得离本质近一点。为宣传“三农”,经常裤脚沾满泥泞,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去聆听小麦拔节的清脆,描绘大地丰收的色彩,把新闻写在大地上。记者节里暖意浓。我将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继续书写媒体人的担当。

广告编辑部编辑 邹娟

夜班编辑,就是一群追逐星光的人,在一个个万籁俱寂的夜里,对稿件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对版面精雕细琢 、用心编排,力求至臻至美,把好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关,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严把关、防偏差,精心提炼标题、放大新闻价值,让更多“接地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佳作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踏着星光和夜色回家,对于夜班编辑而言,是家常便饭。深夜别人犯困的时候,我们仍绞尽脑汁寻找灵感,反复核对精益求精,以对党报新闻事业的执着,在孤独中前行,在寂寞坚守。

编务中心编辑 滕永生

又到一年记者节,从事新闻工作这么多年,感慨颇多,拿起笔却不知从何写起,就结合日常工作总结几条。

如果说记者永远在路上,那么编辑就是永远在“家里”的那个人。这个“家里”是办公室的格子间,是那个永远也看不完的方块屏幕。编辑就是为他人做“嫁衣”,把“嫁衣”做得漂漂亮亮,让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更加精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做编辑那么多年,从浩瀚如海的稿件中见证了周口的发展、周口的沧桑巨变,撤地设市…… 编辑的工作是阳光与阴霾同在,鲜花与荆棘并存,艰辛与汗水常伴,同时也收获了成长。

驻西华记者站记者 张猛

又到记者节,职业的性质注定这个节日依然在路上。累吗?居高不下的血压和日渐增多的白发足以说明一切;值吗?回首过往,看看新时代进程中有我们的印记,便

为之自豪。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从业16年间,我们分享农民的丰收喜悦,定格贫困户脱贫“摘帽”的幸福时刻,亲历万众一心抗洪抢险的惊心动魄,见证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一幕幕雄壮激昂的场景直击心灵、触动人心。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能有幸参与其中、见证历史、记录时代,虽累,但充实快乐。

周口晚报出版中心编辑 关秋丽

1997年,有幸踏入周口日报社,从此,风里雨里,一生追随。

仍记得,作为社会新闻记者,每天骑着自行车走遍大街小巷,或者半夜接到新闻线索紧急赶赴事发地点……采访路上,有汗水,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感动,是收获。仍记得,凌晨时分报社采编大厅那明亮的灯火,还有屏幕前那一双双熬红的眼睛,只为让版面更加出彩。

一路走来,感动常在;一路走来,收获满满。

我们有幸亲历了周口的沧桑巨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满;我们见证了报社的改革创新,特别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万象更新,职工干劲满满。

作为一名记者,将继续不忘初心,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与舆论监督使命。作为一名编辑,守得住寂寞,努力服务好群众,服务好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

25载风风雨雨,25载无怨无悔。

学习强国运维中心编辑 窦赢

工作16年,我从记者到报纸编辑,从报纸编辑到新媒体编辑,再到学习强国编辑,每一次角色的变化,都是一次成长。

经过精心策划和全力筹备,2022年1月10日,“学习强国”周口学习平台正式上线。编辑部的同事每天守在电脑前埋头审稿,对稿件严格把关,一双双“火眼金睛”在字里行间搜寻,严谨到每一个标点符号。我们会为了稿件中的一个语法问题争论不休,会为“的、地、得”的正确用法相互探讨,会对一段视频的画面进行反复回放、确认……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学习强国”周口学习平台稿件签发通过率在全省稳居前三,更有上百篇精品力作被全国平台选用。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今后,我将继续与“学习强国”共成长!

微信微博编辑部编辑 李燕

自2002年成为《周口日报·社会纵横》编辑以来,担任过《周口晚报》副刊编辑、时事新闻编辑、要闻编辑,2020年,转岗为微信编辑。工作岗位不断变化,但都是默默坚守在报道后方的“守夜人”,记不清多少次深夜反复斟酌,改版式、改稿件,为一句话、一张图,琢磨、修改,只为做得更好。

随着报业融媒体快速发展,今后将继续以开放和创新的心态面对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一名“全能小编”。

摄影部记者 梁照曾

1999年初冬,在第一个记者节来临的时候,我来到周口日报社,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用镜头记录了周口撤地设市、周商一体化、周项淮大三角、中心城区扩容实现周商淮深度融合、沙颍河通江达海等发展巨变。我会牢记初心使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当好一名记者,用镜头定格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周口的美好影像。

网站客户端编辑部编辑 李鹤

今天是第23个记者节,也是我从业以来的第11个记者节。工作至今,我担任过《周口日报·龙都网苑》、手机报、微信、网站、美篇编辑,学习掌握了许多工作技能。在工作中认识到,编辑不只是文字的“搬运工”,更是文字的“守门员”,认真对待记者发来的每篇稿件、每一张图,既是我的工作内容,更是媒体从业者的责任。

跟随着报业转型发展的脚步,一起成长,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工作,用“在路上”的状态应对工作中的变化。

政务运维中心编辑 王依达

转眼间,在报社已经度过了第十个记者节。十年里,从综合新闻编辑到广告编辑,到政务运维中心的网站编辑,目睹报社一步步迈入先进行列,与报社共同成长,收获了很多。

编辑工作,意味着每个夜晚万家团圆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工作最忙的时候,经历过许多次披星戴月回家的深夜,路上已空无一人。但看到做好的版面新鲜“出炉”、网站信息经资源整合及时推送,不觉辛苦,感到充实和快乐。

铁肩担道义,锦心著华章。作为距离新闻最近的人,我们有责任把最好的新闻及时让受众看到、听到、知道,我们将不忘初心、职责在肩、担当于行。

视觉设计中心 周彦

作为视觉设计中心的一名编辑,十多年来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也让我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日益精进。随着周口报业全媒体视觉设计意识越来越强,如何让新闻以更多样的视觉方式呈现出来,如何把“料”缝制成华美的“衣服”成为工作重点,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未来工作中,我会加强学习,用新颖的设计作品讲好周口故事,传播好周口声音,为周口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贡献力量。

县市区新闻编辑中心编辑 李林

“久坐腰背痛,抬头天已黑”。一个精准的标题,可能经过了千回百转、仔细玩味;一个平常的版面,可能经过几十次的修改。这是编辑与文字打交道的工作常态。用耐心对待每篇文章,用精心设计每个版面,面对领导的信任、同事的鼓励,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身处巨变新时代,我作为编辑,将自己的努力融入版面的字里行间,不负记者所托、读者期待。虽然年过四十,仍觉得自己依然年轻。因为,在我眼中,周口日报社依然充满新意、风华正茂。

深度报道部记者 乔小纳

2022年是我成为记者的第三年。兴奋、责任、骄傲,是我回望这3年来提取的关键词,每一个词都从与周口这座城和报社的羁绊中生长出来,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关心、同事的帮助、领导的信任。周口是我的家乡,对能记录她日新月异的发展十分兴奋,对在防汛行动中、抗疫行动中能亲赴一线守护她油然生出一股责任感,对我的家乡能涅槃重生展示美好形象感觉到越来越骄傲。继续用心感受和记录生养我这片土地跳动的脉搏吧,一名永不止步的记者与家乡一起走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视频采编中心记者 轩洋

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又到了,在从事记者工作的几年里,我感到非常荣幸与快乐。通过工作,我能在一次次采访中提高技能水平,锻炼交际能力。通过与各行各业的采访沟通,使我的生活每天都丰富多彩。我始终认为,当一名记者,一定要鞋底沾满泥土,内心充满希望,只有坚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深入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才能拍摄出带有泥土芬芳和充满希望的好作品。在今后的记者生涯中,我依然会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砥砺前行!

2022-11-08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85230.html 1 婉言深情告白 相拥美丽梦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