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献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录有陈国的民歌,共十首。
这十首诗歌多半是写恋爱婚姻的,不是在东门的白榆树下约会,就是在河塘的堤岸上相思。
陈国如此歌舞升平,和大姬有关。
一
大姬又称太姬,是周武王的女儿,陈国开国君主陈胡公的妻子。
陈胡公本名叫妫满,妫姓,其父亲叫虞阏父。
虞阏父本是商朝人,看商纣王残暴,听闻西伯善于任用贤人,就去了西伯那里。
西伯就是周文王。他在周文王手下担任陶正一职。陶正,是制造陶器的总管。
周文王非常欣赏他。在他的带领下,周朝早期的制陶工艺水平很高。周武王讨伐商朝取得胜利后,未忘这位陶正的功劳,将虞阏父的儿子妫满封为侯,是为陈国第一任国君。
封妫满,还有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妫满是舜之后。
虞阏父是舜的是第32代孙,妫满是第33代。
妫满的妫姓来源,和舜有关。《尚书正义》称舜的父亲瞽叟姓妫,舜的母亲叫握登,生舜于姚墟,所以舜有两姓:姚、妫。但是,也有人说,舜因为居住在妫水之畔,因以为氏。
妫是大姓,现在的很多姓都是这个姓的子孙,比如陈、田。
妫满的才能受周武王赏识,除了封他为陈国国君之外,还把长女嫁给了他。
自此,君主莅位,后宫比翼,陈国文明开启。
二
周武王对封侯还是有些套路的。
按照孔子的说法,周武王分封同宗室的人时会赠送玉器作为信物,以示血脉之情;对于异姓,则赠送边疆少数民族的贡品。他赠送给陈国妫满的礼品是肃慎氏进献的弓箭。
周武王送给妫满的弓箭,比较含蓄,是作为嫁女儿的嫁妆送到陈国去的。
后来有只鸟带着被射中的箭一头死在陈侯的厅堂上,那个箭就是肃慎氏的箭,只不过陪嫁的那支箭上刻有“肃慎氏贡矢”字样。
周武王以箭来警戒妫满,也应该对女儿大姬如何母仪天下有所交代。
《诗经》里的一首《思齐》,开篇就赞美周武王的母亲、奶奶、祖奶奶。他的母亲是周文王的妻子,叫太姒;他的奶奶是王季之妻,叫太任;他的祖奶奶是古公亶父之妻子,叫周姜。
诗中说:周姜美好有德行,太任端庄又严谨,太姒继承好遗风。
诗中说,后宫有美德,王室就会兴盛。
汉朝刘向在《列女传》中说周文王的母亲在妊娠期间,眼睛从来不看丑恶的东西,耳朵从不听萎靡的音乐,说话从来都不骄妄,以此来进行胎教。
这是最早的胎教记录。
祖上如此淑慧贤德,周武王肯定也希望女儿大姬能够践行祖上的家风。
三
《诗经》收录的陈国十首诗歌中,或歌舞或情爱的有八首。今人程俊英称,陈国多情爱诗,与当地巫风盛行有关系。
《汉书匡衡传》云: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陈夫人,就是妫满的妻子大姬。
好巫,准确地说,是好巫觋。在巫的扮演上,男性扮演的为巫,女性扮演的为觋。
除了巫觋,还会用到祝史。这是专门负责祭祀的官职。
那个时候,巫的主要作用是祭祀。祭祀天地,以通鬼神,以求平安。
现在一提到巫,就是装神弄鬼,就是封建迷信。两者不一样。
从情歌盛行及时常举行祭祀两个方面来看,说明妫满对陈国的治理相当有成效,使民众安居乐业。
如果尚不能安居乐业,谁还有心情去谈恋爱、去约会?
所以,我们不能片面来理解大姬的好巫。
妫满以使国泰民安,大姬以使民众乐于情感,以祭祀而尊敬于鬼神,这岂不是夫妇琴瑟和鸣的彰显?
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陈国女性之德行,从大姬始。
参考文献:
1.《诗经译注》,程俊英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2016年4月第7次印刷。
2.《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3.《礼记译解》,王文锦译解,中华书局,2016年1月第1版。
4.《礼记集解》,孙希旦撰,中华书局,1989年2月第1版,2016年2月第8次印刷。
5.《国语》,陈桐生译注,中华书局,2013年4月北京第1版。
6.《左传译注》,李梦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2014年9月第10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