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从俊
聊起艺考,人们马上会想到许多火爆、热烈、新奇的场景。这些年,艺考持续高烧不退,故事随时演绎翻新,而这一题材的文学作品似乎并不多见。古风先生长篇小说《艺考》,则带给人们一个四方云动、玄机百出的艺考“战场”。
艺考,既是院校招生考试,又与一般院校招生考试有着些许不同。由于艺术学科本身的特殊规律,艺考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由于艺术思维使然,考官和学生乃至学生家长在思想和行为上更感性、更活跃、更具个性;也由于艺术院校报名考生众多而录取寥寥,更具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悲壮;更由于在许多人看来艺术与一朝成名关系密切,所以才有年复一年的艺考热。古风先生凭着对题材的熟稔,以一所艺术大学招生考试为主脉,巧妙地设置人物、架构故事,不动声色地塑造性格、刻画细节。作品通过艺考期间主人公复杂的情感纠结、欲望较量、灵魂博弈等,力图“复原艺考幕后台下深坑浅水,绘制高校光鲜面孔背后的杂碎”。
缪斯是神秘的,艺术是神圣的,艺术院校是令人神往的,而考生们在靠近缪斯、亲近艺术、走进艺术院校的过程中,却怀揣各不相同的目的与动机,动用各种关系和门路,采取五花八门的策略和操作。于是考官和考生之间,考官与考生家长之间,考官与考官之间,考官与上下级之间,考官与家人之间,考官与亲朋故旧之间,形成了盘根错节、幽微玄妙、复杂变幻的人际关系。作品从李禾根在组织招生考试之前接到老同学唐达明之邀赴一场托请艺考帮忙的“鸿门宴”写起,又以李禾根接到唐达明升官、结婚双喜临门的电话结束。这大约是故事意味深长的“薄皮”,中间包裹的则是关于艺考的多汁多味的“大馅”。应当说,主人公李禾根在组织艺考过程中是正直的公正的,能够不忘办学初心、坚守做人底线,很多时候堪称师表。也正是这种性格,使他不知不觉进入重重困境,由于不会“通融”、不给“面子”、不肯“帮忙”、不收“私货”,居然屡遭学生诬告、同事误解、上级责难,甚至还多次被纠缠“围猎”。艺考过程中,考官们亦是各有心事、各施神力、各陷泥淖,作品中几个人物的命运不仅非常“艺术”,而且令人深思。所有这些,令人掩卷长叹,不禁对艺考制度和主人公的思想人格进行深刻审视。
艺考的主体是学生,无论场外功夫做得如何天花乱坠如何扎实有效,考场这一关都是必须经历的。作者凭着对艺考程序内容的驾轻就熟,向读者全方位展示艺考准备、报名考试、成绩评判、去留权衡等各个环节,并把多名“考生”放到考场中施展才华、阐释见解、述说经历、表现个性。叙事过程中,作品的视角和语言变化丰富,时而娓娓道来讲述故事,时而细致入微刻画心理,时而“援引原文”展示考生的文思才气。优秀的考生大有人在,而浑水摸鱼者亦不乏其人,有的拐弯抹角攀权附贵、拉大旗作虎皮,有的千方百计叫穷卖惨以博取“同情分”,有的想尽办法在试卷上标记“接头暗号”以期熟人关心照顾等。对于这些人,作品进行了速写式、漫画式表现,使我们更能窥见艺考的复杂多态,感受到菁菁校园的炎凉冷暖。
对于每个考生而言,艺考都是人生的重要驿站,而《艺考》的吊诡之处在于,许多不确定性可能随时涌现。挖门盗洞走通的关系未必真能将人托举到艺术圣殿,而无心插柳处也未必难成绿荫;舍命相助时岂能尽如人愿,被忙中遗忘的那个考生或许会在报到时一笑相逢。在作品中,我们能够读出艺术对人的熏染和滋养,以及艺考带来的欣喜,也能由点及面读出功利虚荣带来的暗伤和隐痛。
将艺术还给艺术,让艺考成为艺考,使校园回归校园,或许正是作者的初衷和寄寓。③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