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23年01月22日
第A08版:视点 PDF版

春节习俗知多少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早晨,一家人起床梳洗后,穿上新衣,给家里长辈拜年,长辈就会给个红包。吃完早餐后(一般吃面加鸡蛋,吃蛋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则象征福寿绵长)。出门走家串户拜访亲戚好友。如果有客人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

其实,拜年是跟除夕守岁直接相关的。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危害人类,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燃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

别忘了,初一这天是不扫地、不倒垃圾的,怕把财气扫没了。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是“女婿日”,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所有出嫁的女儿,初二必须跟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成双成对,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有句俗语:“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初二、初三一定会有人前来接回去“做客”;娘家没有父母的媳妇,只好继续留在婆家做活,帮亲友中回家做客的人抬担子。

女婿上门给二老拜年,要送鸡、猪脚面、猪肚、糕粿等丰盛的年货,然后欢欢喜喜地在岳父岳母家吃一顿团圆饭。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这天,大家一般都睡得很晚。

据说,以前对去世未满一周年的亲人,是在初三这天举行祭奠仪式的,这一天不喜欢别人来拜年。或许是从除夕到初二,一直忙碌并高兴着,有些累了,初三不互访拜年,刚好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所以,闽南顺口溜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的说法。

传统习俗中,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迎神日”,亦称“接神日”。据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把诸神送上天庭,让这些神仙在天上欢度春节,同时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人间善恶诸事。

这天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己收拾东西走人。

还有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

商店酒楼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正月初六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

此外,还要喝一种素菜汤,这种汤是用菠菜、青菜等7种蔬菜做成的。

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要全部扔掉,这叫“送穷鬼”。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众人的生日,俗称“众人生”,也叫“人日”“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节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正月初八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

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的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等露天的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天公生”(玉皇大帝诞辰日),古人认为天是最大的,“天公”即玉皇大帝主宰着一切,所以,敬“天公”是最为神圣的大事。

这一天,人们一般都早早起床,要挂上灯笼,称为“点天公灯”,在厅里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座”。桌上摆上“三牲”(大猪头、大猪脚、鸡或鱼等)及其他食品、果品。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河南的风俗是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由十个小伙子或十个小姑娘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

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正月十二

从新年到正月十一,人们吃的食物中大多丰富且多油。

因此,从正月十二开始,人们开始饮食清淡,清肠润燥。

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天后将是元宵节,从这天开始就要准备,家里将会买灯笼、搭灯棚。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元宵节的准备还在继续。

在中国南方,这天要欣赏灯笼。络绎不绝的中国人会在这天去城隍庙赏花灯。而这仅仅是元宵节的序幕。

除了传统的红灯笼外,还有许多不同样式的花灯。灯展通常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十八结束。

●正月十四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正月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

这天,灯会正式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

为了元宵节,舞龙、舞狮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

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大人和孩子都喜爱参与这项活动。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这天是“上元节”,也称“元宵节”。

元宵佳节,大街小巷灯光璀璨,流光溢彩,吉祥喜庆的赏花灯等活动在全国各地精彩上演。有种说法:只有过了十五赏完花灯、吃了汤圆,这个年才算正式过完了。(行云教育整理)

本版文图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若涉版权,敬请联系我们邮寄稿酬。

2023-01-22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92042.html 1 春节习俗知多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