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1日
第A03版:人物 PDF版

“全国种粮大户”曹自堂

种田“老把式”变身科技新农人

曹自堂(左五)向当地种粮大户讲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曹自堂展示玉米长势

曹自堂在查看小麦长势

□记者 张猛 文/图

“老曹不简单,种田种出了大名堂!”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西华县逍遥镇采访,向群众提起曹自堂,大伙儿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

老曹的确不简单。这些年他靠种田,成了“全国种粮大户”,他的合作社获批“首批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他建成了让农民学习效仿的规模化示范田,成为了当地农民心中最信赖的“庄稼医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就在不久前,老曹又有喜讯:经省评选办评审、全国评选办审核,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关于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正式推荐对象的公示》,西华县逍遥镇远缘嫁接家庭农场农场主曹自堂入选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正式推荐对象名单。

不论是获评“全国种粮大户”还是获得其他荣誉表彰,老曹始终未改农民本色,黝黑的脸庞上书写着这些年他与这片土地的一段段故事。

老曹思路超前,是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在国家倡导土地流转的初期,他就流转土地1500多亩,建立西华县首家家庭农场,开始了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之路。

“别看我种了这么多地,管理起来其实并不难。”老曹用一句话总结了他这些年的种田感悟:发展规模化农业最关键的是“看天气变化、抓关键环节、重科技投入”。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引导鼓励新农人实现科学种田。

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同时,老曹就十分注重对农业科技的探索和投入。为了提高种植水平,提升种植效益,他积极学习探索新产品、新技术、新品种种植模式,依托农业部门提供的土壤地力监测数据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土壤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产量。

老曹不仅是一位种田“老把式”,他还是一位善于学习的新农人,他每年都参加全国植保会,将学到的、了解到的最新科技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组合搭配出一套标准化种植方案,在增产增收和绿色转型方面效果显著。

2021年,西华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当地大部分庄稼绝收,可老曹的玉米却在洪灾中屹立不倒。在三次内涝和持续阴雨天气的不利气象条件下,老曹针对性施用防低温寡照药剂,并根据田间观察迅速防治玉米青枯病和锈病,他的玉米田依然实现了亩产1500多斤的好收成。

2022年,老曹的实验田实现了小麦亩产1623斤,玉米亩产1426斤,大豆亩产602斤的大丰收……每年收获季节,观摩学习的种植户纷至沓来,老曹成了当地种植户学习的榜样。

科学的管理、持续增产的收成,老曹的家庭农场吸引了业界广泛关注,先后与科研院所和种业公司合作,并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研究所曹长义老师团队合作,建立了西华县远缘诱变育种成果示范、繁育基地,年繁育小麦良种5000余亩,总产量3120000公斤以上。

2022年9月27日,河南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天学,来到曹自堂的大豆繁种基地,经现场测算,该地块大豆亩株数7724.5株,单株粒数168.9粒,按照该品种往年百粒重25克计算,实际产量在600斤以上,在持续极端高温气象条件下表现优异,不仅赢得了专家赞许,也坚定了当地农民种植大豆的信心。

“老曹咋种我咋种,他咋管理我就咋管理。”当地许多农民把老曹的专业合作社田块当做了“样板田”,每年收获季节,观摩学习的种植户络绎不绝。

为提升当地农业发展水平,形成抱团取暖的强大合力,老曹在西华供销联社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西华县为农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订单种植、订单销售,开展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一收购、统一存储销售等“保姆式”、“菜单式”社会化服务,大力开展土地托管业务,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2022年,联合社托管服务土地1.8万亩,其中全托7430亩,半托10570亩,不仅为无劳动力、无机械、无技术的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

“我就是一个农民,一辈子就想干好一件事,就是把地种好,粮食卖好。”谈及今后的打算,老曹满怀信心。

老曹说:“大豆是我国粮食安全中的薄弱环节,虽然适合规模化种植,但存在着产量低、风险大等问题。”

经过老曹这几年的筛选种植,一个产量高、抗性好的新品种大豆让他喜出望外,经过摸索,老曹对这一新品种种植中的风险也探索出了成熟的管理方案,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研究所对老曹很有信心,老曹也计划建设1万亩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并发展繁育、加工等配套产业,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①2

2023-02-21 “全国种粮大户”曹自堂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93994.html 1 种田“老把式”变身科技新农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