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国防 通讯员 吕太明 王书理 文/图
“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鹿邑县博蕈家庭农场负责人宋文博,几年前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有机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由于产品品质佳、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宋文博还在实践中摸索出“西瓜红薯套作模式”和“蘑菇西瓜涵养模式”,带动辐射周边群众实现增产增收,为当地群众提供近百个劳动就业岗位,并帮助10余贫困户实现脱贫。10年创业磨砺,让宋文博从一名“新农人”变身为一名“兴农人”。
毕业回乡种蘑菇
宋文博今年31岁,是鹿邑县唐集乡大宋村人。2013年7月,他从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生物技术经营专业毕业后,自考河南科技大学,学习生物技术专业。宋文博说,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和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毕业后,他选择了返乡创业,决心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家乡发展建设中,2015年创建了博蕈家庭农场。
宋文博返乡创业种植蘑菇。由于不知道菌种灭菌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第一批菌种“全军覆没”。“缺少经验不怕,多种几次就有了。”宋文博想,种蘑菇得先有个“无菌房”。2013年,他给蘑菇搭建了“砖头房”,由于通风不好,种出来的蘑菇品相不好,但回头客还挺多的,大家都说他的蘑菇口感好。
2014年,宋文博扩大种植规模,给蘑菇搭建了“竹竿房”,结果一场大雪把“竹竿房”全压塌了。他到外地参观学习后追加投资,建设10个钢构棚,“蘑菇房”的问题总算解决了。去年,宋文博又种了一棚羊肚菌,长势良好,收获满满。
“蘑菇种植成功,还得感谢我的母校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老师,没有他们在技术上的指导,我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说起母校对他的支持与鼓励,宋文博充满了感激。有一年,菌丝长满了菌袋也不出菇,宋文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好向老师寻求帮助。原来是天气过热,菌丝中长出了杂菌。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问题得以解决。
一块地收三茬
“只有通过学习技术、不断创新,才能改变传统模式对农业发展的束缚。”宋文博说,过去10年,经过不断摸爬滚打,在母校老师的指导下,他摸索出了“西瓜红薯套作模式”和“蘑菇西瓜涵养模式”。“西瓜红薯套作模式”不仅让西瓜和红薯提前上市,还能提高土地、农膜、水资源利用率。一年下来,一块地能收三茬,收益自然提高,真正实现了国家提倡的“藏粮于地”。
谈及技术给农业带来的变化,宋文博说,菌种头一年八月初进棚,第二年四五月份是蘑菇生长和采收期,之后菌袋就不再出蘑菇。中间的空闲期,可以利用大棚的温度,种植一茬香瓜、西瓜或玉米,不仅能够多收获一茬庄稼,增加收益,还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为来年蘑菇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因大棚昼夜温差大,棚里的瓜果不仅品相好且甜度增加,在市场上广受好评。“运用新技术种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原来打一块地的农药可能需要十几人干一下午,现在30亩的红薯地,提前把药拌好,无人机1个小时就能搞定。原来种植娃娃菜都是人工一垄一垄推着小耧种出来的,现在一台播种机,一天就能种植60亩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宋文博坦言,技术种田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新技术需要长期实践,农机投资也很大。他希望今后在技术投资上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吃水不忘挖井人
为得到村民对流转土地的支持,2015年,宋文博利用3个月的时间跑遍全村,与村民们拉家常,打消他们的顾虑,成功流转土地200余亩。为筹措资金,他不仅借遍所有亲戚,还贷款几十万元,最终成立了博蕈家庭农场。
2017年冬,宋文博种植的蔬菜喜获丰收,但受困于当时的乡村道路条件,货车无法正常运输。恰逢县里有关领导到村里考察乡村振兴工作,了解到宋文博的情况后,第二天就安排挖掘机、推土机深入地头解决道路问题,后来有关部门还将博蕈家庭农场附近的乡村公路纳入村村通规划。
2020年,农场种植的桃树进入结果期,由于雨水较多,导致桃树大面积落果,宋文博因此损失了几十万元。唐集乡领导和县农商银行唐集乡支行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及时对其进行帮扶,将其流转承包的160亩土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解决农场贷款难的问题,为农场经营及时注入资金。
2022年冬,宋文博种植的蔬菜又获得大丰收,受疫情影响,销路让他犯了愁。在鹿邑县委、县政府的关注下,县政协积极牵头,帮助他及时解决了60亩娃娃菜的销路问题。
“一路走来,家乡群众、母校及政府都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和支持。今后,我会尽最大努力为家乡的乡村振兴工作贡献力量。”宋文博说,2019年,农场附近的乡村道路实现硬化后,他自费为道路安装路灯,为群众夜晚出行提供便利。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购买20箱方便面、20箱矿泉水送到村里的疫情防控卡点。
如今,宋文博的家庭农场带动周边4个行政村的60户群众实现增产增收,为当地群众提供近百个劳动就业岗位,并帮助1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2017年,宋文博的博蕈家庭农场获得“八方援”河南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项目大赛三等奖。2019年、2021年,宋文博先后被鹿邑县委宣传部和共青团鹿邑县委授予“鹿邑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宋文博说,他的蘑菇种植技术已成熟,他打算再次扩大种植规模,并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无偿为村民提供菌种和技术(包括原材料等)。“乡亲们自己管理,种成后我负责回收和销售,一方面解决大家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在村里打造规模化效应。”同时,他还准备继续摸索羊肚菌种植技术,扩大羊肚菌种植规模,改变现在单一的蘑菇种植现状,增加经济收入。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