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伟元 文/图
4月8日清晨,和煦的阳光洒在宁静的郸城县巴集乡魏冢行政村。“各位父老乡亲,请注意了请注意了!今天上午,咱们村的魏建廷(魏兴禹小名)医生带着专家又来给咱们义诊了,有需要的早点到家里排队……”魏冢行政村广播站的大喇叭“唤醒”了这座静谧的村庄。周口开元医院院长、中医治疗非遗传承人魏兴禹又带队回乡义诊了。
兴建传习所
为乡亲们义诊提供便利
临近9时,义诊还没开始,传习所院里已排起了长队。“这个院子是我老家房子所在地,我们几代人都在这里行医。之前我们回来,大都赶在逢年过节或者有啥事时回来,顺便给乡亲们看看病。自从重修了这个小院,建了这个魏氏中医传习所,乡亲们来看病就更方便了……大家排好队,不要着急,专家和设备都在路上,马上就到……”魏兴禹边介绍边招呼大家。从传习所门口向里望,六七十人已经挤满了这座充满明清风格的小院,他们在山楂树下或坐或站,等待开诊。门外,村民们还在陆续赶来,生怕赶不上这次义诊活动。
不一会儿,义诊团队到了,他们既有中医全科医生,也有康复科专家以及肛肠科专家。护士们将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和理疗仪等仪器一一摆放好,医生也在各自位置上坐下。一时间,前来就诊的乡亲们就从一字长蛇变成了好几个圆圈。“医生,我孩子眼睛有些肿。”“医生,我肩膀疼好几天了。”“我最近胸闷气短,能不能给我看看”……魏兴禹也赶忙穿上白大褂,与专家们一起开始接诊。
忙碌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过了午饭时分,还有刚刚得知消息从邻村陆续赶来的村民。看到大家慌慌张张赶来时满是歉意和期待的表情,专家们一致表示:看完最后一名病人再吃饭!直到将近1点,医护人员的午饭才开始吃。“每次回来义诊,都有一两百人过来,而且一次比一次多!”魏兴禹擦了擦额头上微微渗出的汗,“每位乡亲来看病,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发现问题,及时给他们开药方,对于想咨询的病情,也尽量给他们多说点,今天带来的3箱药也快发完了。能为这么多人的身体健康尽一份力,我们非常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牢记父亲嘱托
提升乡邻健康水平
“我今年快50岁了,从跟随父亲学医起,已行医30多年,也义诊了30多年。以前都是回乡时顺便给乡亲们看看病,或者他们找上门来看病,他们病好了,我也高兴。后来,经常有人打听着去周口找我们看病,父亲就和我商议在老家义诊的事。父亲临终前更是嘱托我,要用家里祖传的手艺,继续多为乡亲做点实事!既然认定了一件事,我就尽可能把它做好!”谈及为何要重修宅院开办魏氏中医传习所返乡义诊,魏兴禹感慨地说。
父亲的临终嘱托,是魏兴禹坚持义诊的原动力。而农村群众的健康意识及健康状况,也使他对义诊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
“你的血压已经到170了,非常危险,需要立刻治疗!”“走路觉得轻飘飘的,并不是你的腿有问题,很可能是颈椎出了问题,快去城里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一下!”“你是湿热体质,已经比较严重了。以后可不能再吃凉的了,我给你开个药”……义诊当天,这样的患者并不鲜见。
“每次义诊都能检查出十几位高血压患者,其中很多人还正处中年。不少人对自己的病情并不知情,更不用说还有其他的慢性病隐患病了。”魏兴禹说,“这主要是因为乡下村民的健康意识大都不高,定期体检也不够普及,也有老人就医不够便利等因素。我们计划以后每个月回来开展一次义诊,每次带不同领域的专家过来,努力让乡亲们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听说魏冢行政村有义诊活动,巴集乡乡长孙传营也来到了现场:“这样的义诊活动真好,解决了困扰基层群众的健康问题,太感谢你们了!”“这有啥,我下回还要请更多专家回来,给乡亲们来个大体检!”魏兴禹和乡亲们的笑声在小院中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