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023年04月11日
第A06版:大健康·中医 PDF版

亦食亦药,药食同源让您吃出健康

近年来,社会发展节奏逐渐加快,加工食品及快餐食品也随之盛行,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儿童成长异常等现代文明病发病率日渐升高。因此,如何调整生活饮食习惯以及调节身体健康状况,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要事之一。

中国几千年前出现的《神农本草经》《食疗本草》等,已经将食物及医药融成一体,演化出药食同源文化。所谓药食同源,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食物与药物同出一源,皆属于天然之品。食品本身也属于药物的一部分,用于治疗疾病的药材又可作为日常饮食的食材,且长期服用而无任何不良后果。二是中药和食品都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食品也和中药一样,也有四气、五味的不同,可以按照寒热温凉的不同,辨证食用。

中医认为,机体失健乃阴阳失调所致。食物之所以具有防治疾病作用,也不外是通过祛除病邪或补虚扶弱来调整脏腑气机阴阳失衡状态。人们都知道梨可以止咳,感冒咳嗽的患者,运用食疗将梨和冰糖炖服,可以止咳化痰。其实,这个方法只对风热感冒有用,受寒引起的感冒,服了则无效,甚至会拖延感冒咳嗽恢复的时日。因此,运用食疗、药膳的同时也要遵循中医理论。

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中医理论认为饮食与五行相对应,这就是五色与五味。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滋补肝心脾肺肾;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可滋补肝心脾肺肾。青入肝,青色和酸味的食物如青菜、绿豆、乌梅、山萸肉、五味子对肝有保护作用;红入心,红色的食品具有活血化瘀、养心的功效,如山楂、红花、枸杞子、大枣、红心萝卜、番茄、猪心、牛肉、羊肉等;黄入脾,如南瓜、黄豆、玉米、小米等黄色食物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白入肺,白色的萝卜可以化痰,而银耳、百合、藕、梨、荸荠也可以润肺养肺;黑入肾,如黑豆、黑芝麻、桑葚、木耳、香菇、黑米、黑鱼可补肾。巧用药膳,人体气血充足,五脏六腑功能健全,新陈代谢功能活跃,对自然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就能增强,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力量就更加强大。所以,我们重视食疗药膳滋补强身的饮食原则,就能吃出美味、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名医简介:高军丽,副主任医师,周口市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现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慢病管理分会委员,擅长中医养生及亚健康干预,尤其擅长运用膏方调治小儿或成人体虚反复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咽炎、脾胃系统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常见慢性病及体质调理。

2023-04-11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198116.html 1 亦食亦药,药食同源让您吃出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