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晴
本报讯 挑球、倒钩、跳踢……4月23日,在第九届全省民族运动会毽球比赛中,周口毽球代表队运动员高红山在队友的默契配合下,踢出的毽球甩出一道道完美抛物线。
这支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的毽球队可不一般。在首场男子三人毽球第一阶段比赛中,周口队对阵三门峡队,虽然遗憾败北,但他们收获满满。一下场,高红山和队友们便迫不及待地同领队沙胜利就刚才的比赛进行复盘,“接球有失误,说白了还是技术不到位,再练!”高红山说,参加专业赛事的机会来之不易,队员们很珍惜,抱着学习的心态来找差距、补短板。“周口毽球队刚成立时,第一次参加比赛,毫不夸张地说,一个球都接不住。凭着大家日复一日地‘较真儿’,这次比赛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接下来继续努力、刻苦钻研,争取下次比赛取得更大进步。”沙胜利信心满满地说。
从业余到专业,或许小小毽球能诉说这其中艰辛。每天练习三四个小时,一年踢坏十几箱毽球;没有专业教练辅导,大家就自己琢磨……就这样,一群原本是踢“大白毽”的运动爱好者,变成了踢毽球的专业运动员。沙胜利说:“虽然我们已不年轻,但大家都爱好这项运动,训练时从不抱怨。我们正在打算成立周口毽球协会,让更多人了解毽球、爱上毽球。”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