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梁星星
学校:周口市纺织路小学
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
所获荣誉:周口市优质课一等奖、周口市“教学标兵”、周口市骨干教师。
在小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是塑造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更好地开展思政课呢?
一、把思政课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合,开展主题式教学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鼓励支持引导大中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集思广益,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时事,立足学生本位,开展以“国旗”“航天精神”“传统节日”“志愿服务”“节约”“少年立大志”“养成教育”“国歌”“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启智润心这一根本内容,把握时政方向,把爱国情怀、文化自信、体育精神等鲜活素材带进小学思政课堂。
二、思政课程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
思政课教师应该着力开发思政课程资源,钻研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资源。现行小学思政教材中的很多单元主题都和爱国思想有关,是中国传统文化关键的融合路径。教师在开发此类课程资源时,应广泛搜集表现爱国情怀的传统文化素材,并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呈现给学生,揭示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的理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报国志向。同时,课程设置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感恩教育课程资源。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美德,感恩主题教育课程在小学思政教学中占据较大比例。教师在开发感恩教育课程资源时,应当根据教学需要引入传统文化中蕴含感恩内容的材料,实现传统文化和思政感恩主题教育课程资源的有机融合,切实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
文明礼仪教育课程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强调“知信明理、德才兼备”,小学思政课程是融合传统文化有力的课程,教师在开发此类课程资源时应向学生播撒文明礼仪知识的种子,鼓励学生把文明礼仪思想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探讨如何与他人沟通相处、如何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等。
总之,青少年从小要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做成为对社会有作用的人,才能肩负民族希望,担负历史使命。
对此,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要立足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思想前沿,立足思政课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