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8日
第A05版:周口红色记忆 PDF版

周口将士:宁都起义擎大旗

1938年毛主席与部分宁都起义的参加者在延安合影。合影者中有来自周口沈丘的于朝俊。

□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核心提示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共产党领导下,1.7万余人发动宁都起义,编入红五军团。一批周口将士参加起义,其中,王广建被推举为起义委员会总监军,严图阁被指派率全营包围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逮捕团级以上的反动军官。卢子美、理琪是起义前夕队伍中极少数的中共地下党员。鲍德新为“起义指导者”,云宗连、于朝俊、杨百让积极响应。周口将士被赋予极大信任,担负重要职责,是起义时各关键部位的执行人,坚定地举起起义大旗。

展开中国革命壮丽画卷,宁都起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规模最大、最成功的一次起义。二十六路军起义时,各关键部位的执行人多属该军中的中共秘密党员、积极分子或者进步军官。其中,来自周口的将士被安排在起义中一个个关键岗位,听党话,跟党走,迈向光明。

为挖掘宁都红色资源,党史研究专家、今年90岁的曾庆圭1969年开始研究宁都红色历史,主编有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宁都起义》,书中收录3位周口籍起义将士。党史研究专家李学文足迹遍及全国各地,集20多年之功,编著有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雄师铁军——宁都起义将士录》,书中收录8位周口籍起义将士。

周口籍将士在起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5月初,本报《周口红色记忆》采访组来到江西宁都,召开座谈会、深入采访,共缅起义将士不朽业绩,丰富周口红色文化内涵。

党的领导 起义保障

宁都县城东,梅江碧波荡漾、奔流不息。沿梅江河畔缓行至梅江北路5号宁都县博物馆院内,可见一座青砖灰瓦、占地约394平方米的两层砖木结构小楼——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

博物馆院内,绿树成荫。轻踩小楼台阶拾级而上,步入一楼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字字铿锵,震撼人心。来到这里,仿佛置身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第一展室、第二展室,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画作,讲述了在党的领导下二十六路军投奔红军的革命历程。

二十六路军原属冯玉祥西北军。中原大战败北后,西北军被蒋介石改编为二十六路军。1930年至1931年9月,蒋介石三次“围剿”红军失败后,二十六路军被驱至宁都“剿共”。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对打红军没信心,就去上海休养,军权交到赵博生手上。赵博生是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本来就有抗日救国思想,倾向革命。党组织积极做赵博生工作,使他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决心跟党走。

展厅内,保存有“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回北方,打日本”标语,这是当时官兵们反对内战的真实写照。二十六路军被困宁都不久,值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引发强烈不满。大革命时期,党在二十六路军曾建立过组织,一直有着深刻的政治影响。非常时期,中共特支作为成立于二十六路军的秘密党组织,犹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指明了进步官兵前进的方向。

走上二楼,有赵博生卧室兼办公室,里面笔墨纸砚摆放整齐,一桌一椅一床,还原了他俭朴的军旅生活。赵博生就是在这间屋子里申请入党的。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发展中高级国民党军官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入党,还介绍来自周口的卢子美入党……

“周口籍8名起义将士,理琪是太康人,云宗连是鹿邑人,其余6人为沈丘人。当时,七十三旅副旅长兼一团团长王广建和旅长董振堂搭班子。严图阁是七十四旅一团三营营长,深受旅长季振同器重。理琪是电台话务人员,他和卢子美又都是地下党员。鲍德新参与指导起义,云宗连、杨百让是高级执法队队员。他们的位置很重要。”李学文曾到周口采访,对周口籍起义将士情况较熟。展厅里,《二十六路军共产党组织秘密发展、党员身份及分布情况》清晰表明,地下党员由一人、两人发展至二十多人,其中就包括卢子美。

山雨欲来风满楼。平静表面下,一场晴天霹雳即将到来,它将划破天空、震惊世界。

周口将士 重任在肩

指挥部旧址二楼宴会厅是两间分隔但相通的大房间。宴会厅复原摆放两套西式黑色餐桌、餐椅,木地板被刷成红褐色。92年前,就是在这个宴会厅,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较量。

中革军委及地下特支经周密筹划,克服种种困难,决定1931年12月14日起义。当日黄昏时分,驻军换岗、换口令、戒严。晚上,指挥部二楼灯火通明,团级以上军官兴高采烈地前来赴宴。宴会由赵博生相邀,大家被告知有“好酒好肉”招待。起义时,王广建被推选为起义委员会总监军,鲍德新参与军事指导。流动岗哨和指挥部岗哨换成严图阁的三营,负责抓捕团以上赴宴军官。卢子美被委派重要任务,理琪等人把守电台,防止消息外露。

展览室内的展板图文并茂地还原了当年的场景。

酒过三巡。“啪——”拳头重重地打在桌子上的声音。宴会厅瞬间安静下来。赵博生突然拉开墙上的地图——日寇侵占的地方用粗大的红箭头标记。众人震惊之余,赵博生慷慨激昂,控诉日寇罪行及蒋介石投降政策,要求每位团旅长表态是否加入红军。宴会厅内顿时骚动起来。

在王广建等人监督下,严图阁率领的三营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老实的军官被控制,楼下护兵被缴枪,两名跳楼团长被擒获。短暂交火,起义进展顺利。当晚,凄厉的枪声、嘈杂的脚步声、洪亮的呐喊声划破寂静的夜晚,传遍宁都每个角落。黎明,即将到来。

拨云见日 奔向光明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赞美宁都,那当红色莫属。宁都是中央苏区核心县份、前期政治军事中心,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中革军委、少共国际师创建地……

为让记者全面了解宁都起义,宁都县政协为记者提供了县政协红五军团文史资料编纂委员会编辑的《红五军团日志》一书。厚重的《红五军团日志》,让记者距离红色历史更近一步。

起义部队联络处、起义小道、起义部队饮水处、起义部队领导人议事处……沿着起义部队的足迹,记者一行驱车来到红五军团诞生地固厚。固厚文化站站长黄秋生当起了讲解员。

起义第二天,东方欲晓。部队在宁都城外东南角河滩集结。赵博生来到队列前,撕碎青天白日旗,扯下国民党帽徽,宣布起义成功。出发前,遣散不愿参加红军的人员,部队迎着朝霞向苏区进发,走出黑暗,奔向光明!晚上,起义将士到达固厚。中革军委代表王稼祥、刘伯坚、左权等人热情迎接,不久向全国通电《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宣言》。宿营固厚,妇女为官兵们缝补衣服,群众为病号寻药送药、喂水喂汤,再现军民鱼水情深感人画卷。12月16日晨,起义部队集结于固厚圩河滩,刘伯坚宣读中革军委命令,宣布红五军团成立。季振同任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赵博生任参谋长……红五军团诞生后,经过整训,迅速成为红军一支雄师铁军。

如今,固厚被打造成“红军村”,处处红旗招展,和红五军团有关的宣传画、展板、大型墙体彩绘生动讲述着辉煌的历史。不负历史选择,周口籍将士起义中出色完成任务,更是选择了一条荆棘满布又充满光明的道路。

当年1.7万多人参加宁都起义,有的起义后回到了家乡, 而8位周口将士同绝大多数起义者一样,在党的领导下,追寻光明,坚守信仰,书写了精彩的人生。

铁血革命 喋血霍源

在宁都博物馆召开的座谈会上,党史专家李学文用“铁血革命,喋血霍源”8个字,概括了王广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王广建早年考入军校,历经直奉战争、“北京政变”、北伐战争。宁都起义前,已官至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副旅长兼团长。宁都起义后,曾任红五军团十三军三十九师师长。1933年2月,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在江西宜黄县黄陂镇霍源村伏击国民党陈时骥五十九师。战斗即将胜利时,王广建视察前沿阵地,不幸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

王广建牺牲后,因当时信息不畅,长期“下落不明”。新中国成立后,有人说他打仗死在战场,有人说他到了台湾。其家属一度被扣上“国民党反动军官家属”的帽子。王广建妻子1970年离世后,寻找王广建下落的重任,便落在其女儿王素芹身上。

父亲在哪里?怀揣着希望,远嫁安徽界首的王素芹每天都在打探消息。一次,她意外得知父亲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红军,牺牲在战场。一定要拨开历史迷雾,让父亲九泉下安息。从此,她开启寻父之路,在孙毅、袁血卒等老革命的帮助下,她终于知道了父亲悲壮的经历。1976年12月底,王广建被追认为烈士。《革命烈士证明书》下发到王素芹户籍所在地界首,由界首民政局送达烈属手中。这,是对王广建最好的告慰。一家人喜极而泣。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红军师长献身许党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在人们心中播下红色文化的种子。

生死嘱托 起名“红军”

血洒沙场的另一位红军将领鲍德新,1909年生,1932年入党,曾任红五军团十五军四十四师参谋长、红十五军参谋长,参加赣州、漳州、水口等战役和第四次反“围剿”。后调任红军第一步兵学校(彭杨步兵学校)训练处处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牺牲在江西。

“若生男孩就起名红军,生女孩就叫红英,革命成功后再团聚……”这是鲍德新加入红军不久写信转告妻子的话。刚刚参加起义、投身革命的鲍德新,就认准了红军的道路。妻子张氏产下男婴,家人按照鲍德新的要求,为其取名鲍红军。然而,张氏产后一个月因病离世。从此,鲍红军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继承父亲红色血脉,刚毅而勇敢,育有两儿两女。上世纪80年代,和鲍德新一起参加宁都起义、原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苏进到沈丘慰问,点名要找老战友鲍德新的后人,大家才知道鲍德新已于1934年在战场上牺牲。

李学文曾到鲍德新战斗、牺牲地采访,对鲍德新在报纸上发表的《宁都暴动纪实》记忆深刻。

“1931年12月22日,起义后的第八天,鲍德新撰写了700余字的《宁都暴动纪实》,发表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上。”李学文说,那篇文章鼓舞人心,对研究宁都起义很有参考价值。

在参观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记者分别见到了刊有这篇文章的报纸原件或复制品。文章位于一版头题,标题醒目。《青年实话》配发编者按:“鲍同志是这次宁都暴动的指导者之一。本报于暴动之后,特请他把暴动前后经过情形写出……”可以看出,鲍德新在宁都起义时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参与了军事指挥。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鲍德新和《青年实话》里他的那篇文章一样,永远鲜活,永载史册。

坚强苦战 革命到底

革命熔炉,锤炼英雄品质。

严图阁,1903年生,1932年初入党,调任湘鄂赣军区参谋长兼红十六军参谋长。1933年2月负责组建红十八军并任军长,1934年5月负责重建红十六师。中央红军长征后,他奉命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6年秋,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1936年,战斗中身负重伤,转移到湖南平江县嘉义芦头鹰嘴岩下红军指挥部治疗。由于缺医少药,不久牺牲,时年33岁。毛主席曾称赞:“严图阁同志后来表现得很好!”

村头,天沉沉,风萧萧。严图阁结婚三天后,选择参军,在村头和爱人马氏离别。

“放心地走吧,我会等你平安归来!”虽有不舍,马氏仍选择村头相送。海誓山盟,相守一生;爱情之花,永驻心间。翘首以盼中,马氏苦等丈夫50多年。1973年,已是满头白发的马氏终于盼来消息——严图阁1936年牺牲在平江,要她和县里工作人员一起去平江移回严图阁遗骨……擦去思念的泪水,马氏在孤苦中度过余生,直到上世纪80年代离世。

2022年6月,记者曾到严图阁牺牲地平江采访,凭吊烈士英灵。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能考验一个人的信仰与忠诚。严图阁的上司成了叛徒,后来情况更恶劣,省委主要领导也背叛革命。从国民党部队起义的严图阁却信念坚定,战斗到最后一刻。

如今,在湖南平江县鹰嘴岩,一条蜿蜒曲折山间公路的尽头,便是严图阁牺牲地。这是为了方便人们悼念英雄特意修建的。严图阁墓地,军旗飘飘,杜鹃绽放。

对党无限忠诚的严图阁,如流星一般划过天空,发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

长征万里 彩云长在

“我看到了/泸定桥边你跃出战壕的模样/你的枪吐出了一串串火舌/看到你像一朵滴血的云彩/永远挂在大渡河的天际……”李学文曾到鹿邑采访红军团长云宗连的故事,赋诗寄哀思。

云宗连起义后不久入党,调任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教官、“军委干部团”连长。曾获中革军委颁发的三级“红星”奖章,任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七团团长。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留下他征战的身影。

1921年,云宗连参军7年未归。1928年,云宗连父亲以病重为由,让他回家与王月英结婚。云宗连走时,把自己的戎装照片送给王月英。

送君一别,归期何年?王月英泣不成声:“我等你回来!”云宗连走后,王月英生下一女。依靠几亩薄田,母女俩艰难度日。丈夫的照片成了王月英唯一的精神家园,她经常悄悄拿出照片,看着哭,哭着看。有人多次问王月英,你咋不改嫁?王月英总是自我安慰说:“他会回来的,他想着我们娘俩哩!”度日如年中,她背地里不知流下了多少泪水。

1990年5月,王月英从云宗连战友、水利部原副部长刘向三那里得知云宗连早已牺牲。青丝变白发,王月英苦等丈夫60多年。更心酸的是,她没有看到丈夫被批准为烈士那一天。1992年11月19日,民政部批准云宗连为革命烈士,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证明书批准前不久,王月英因病离开人间……

如今,广西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记载云宗连牺牲在湘江之战。战友刘向三回忆云宗连战死在泸定桥畔。红军团长云宗连究竟牺牲在哪里,尚待考证。但是,他在人们心中,英雄不死 ,彩云长在。

胶东之魂 天福英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王广建、鲍德新、云宗连、严图阁先后在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红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牺牲。理琪,则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在雷神庙战斗中遇难,2014年入选全国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众名录。

李学文20多年前到太康县采访理琪事迹,在有关部门看到理琪的“党表”。“党表”填写的是理琪原名“游建铎”,1925年入党。这说明宁都起义前,理琪已是党员。令人费解的是,有的史料中理琪并不在宁都起义时的20多名党员名单中。还有资料说他策动宁都起义被发觉,提前离开二十六路军来到中央苏区。

李学文认为,或许起义前理琪党员身份没暴露。1934年,理琪还有一段被派往上海从事秘密工作的经历,说明中央对他十分信任,再就是无线电通信人才奇缺,所以受中央重托深入虎穴。

党叫干啥就干啥。1936年,理琪又被派往胶东重建胶东临时特委,领导天福山起义、威海起义。1938年2月13日,时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的理琪,率队袭击牟平伪政权,在雷神庙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壮烈牺牲,年仅30岁。

硝烟弥漫,山河同悲。1945年11月7日,理琪灵柩由文登崔家口迁至栖霞英灵山。下葬那天,从崔家口到英灵山200多里路途,沿途村民自发接力将灵柩抬到英灵山,不让灵柩落地,用最高礼遇送英雄最后一程。1962年,郭沫若为纪念理琪,写诗称赞:“天福英雄是理琪 献身革命国忘私”。

铁臂斩恶魔,热血洒山河。天福山起义是胶东抗战的英雄史诗,理琪也是带着宁都起义基因的抗战英雄。

主席教诲 永志不忘

周口籍起义将士中,于朝俊、卢子美、杨百让有幸看到革命胜利。其中,于朝俊经历特殊。起义不久,于朝俊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警卫员,参加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遵义会议后,经萧劲光推荐调任毛主席生活管理员。起初,于朝俊认为自己没文化,害怕到毛主席身边工作。第一次谈话后,他并没有接受任务。几天后,萧劲光又找他做工作,于朝俊勉强答应试试。不久,红军总部正式宣布他为军委总部管理员,具体负责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及其他军委领导的日常生活。

长征期间,于朝俊紧跟毛主席,亲身感受和目睹了毛主席的大智大勇和雄才伟略。在毛主席、中革军委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4年时间里,于朝俊深得毛主席教诲,于1939年入党。

一张毛主席与部分参加宁都起义同志的合影照闻名天下。毛主席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就是以这张合影照为背景。1938年12月,毛主席等与参加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在延安凤凰山中央所在地一个院落合影,于朝俊受邀请参加合影。毛主席接见宁都起义将士,是对大家的信任和鼓励。

解放战争时期,于朝俊参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勤保障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随四野南下进驻武汉;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离休后,于朝俊保持老红军的本色,助人为乐,广施善举。1984年在武汉去世,终年80岁。

一日入党 一生追随

宁都县城的蓟背岭,林木葱茏,曲径通幽。如今,山顶建有赵博生烈士陵园,供后人缅怀先烈。

蓟背岭曾是处决犯人的“乱葬岗”,也是地下党员秘密活动地点。宁都起义前夕,就是在蓟背岭,经赵博生、袁血卒介绍,卢子美宣誓入党,成为二十六路军中20多名中共地下党员之一。当时,卢子美只是连长,由于对党的忠诚,很受重用,担任旅长董振堂与总参谋长赵博生及各旅之间的联络、警卫工作。领导宁都起义的董振堂事后曾写下《二十六路军举行暴动的行动部署与情况》一文介绍,为了确保起义成功,制订了十条措施。其中第六条是“派卢子美同志的一连占翠微峰……”起义时,卢子美带领全连担负宁都南大门的警卫。

宁都起义后,在瑞金城外沙洲坝,毛泽东、朱德、萧劲光等同志接见了包括卢子美在内的核心党员和特别支部。

参加红军后,卢子美任红五军团团长、少共国际师第四十五团团长。在南雄战役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被中革军委通报表扬。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以及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突破乌江天险等战斗,立下赫赫战功。

长征过草地,一次惨烈战斗中,卢子美带领战士侦察敌情,弹尽被俘,不久趁敌不备逃出。沿路乞讨追寻部队未果,卢子美无奈之下回到老家开展革命工作。卢子美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寻找部队,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如愿……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卢子美在女儿陪伴下叩响了兰州军区的大门,要寻找当年的老战友萧华。

萧华时任兰州军区政委。听说红军老战友来找,很是惊讶。两人多年不见,一见如故,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原来,卢子美在少共国际师担任团长不久,萧华曾调任少共国际师政委。卢子美红军团长身份从此揭开。

卢子美1982年被批准为在乡老红军,1983年恢复党籍,终于圆了他多年的梦想。1985年,卢子美与世长辞。

老实本分 战士喜爱

起义前,杨百让是二十六路军高级执法队上尉队员。他参加红军后的资料目前见到的很少,有关他的信息可从战友的一篇回忆文章中管窥一斑。

《星火燎原》曾刊发开国少将魏洪亮的回忆文章《忆陈赓校长》。其中提到:“1933年8月间,我这个十七八岁的大孩子被任命为八连指导员。连长叫杨百让,是参加宁都起义的老同志。他军事技术很好,作战很勇敢,待我像亲兄弟一样。唯一使人遗憾的是他还不是党员。原因是他填表时,在出身一栏里填了个‘富农’。”

杨百让的形象呼之欲出——虽是富农子弟,红军连长杨百让老实本分、待人热情,深受红军战士喜爱。

杨百让参加过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入党。抗战时期任冀东军区十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独立五师参谋长。1951年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导团团长。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1955年获上校军衔。

满怀感恩之心,杨百让服从安排,1959年转业到新疆石油管理局任副局长,以满腔热情“为祖国献石油”,把对党的忠诚扎根祖国边疆。

1981年,杨百让去世,葬于爱人——老红军马光清的故乡四川通江县。

红色基因 代代传承

宁都起义,是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爱国主义壮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年1.7万人参加宁都起义,有的回到家乡,有的下落不明,但大部分为国捐躯,成为无名烈士。目前所能收集到信息的只有300多人。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宁都起义将士热血铸就的“铁心向党、坚持真理、爱国爱民、敢于斗争”伟大革命精神熠熠生辉,他们的革命故事也化作年轻一代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告慰先烈、昭示未来,让红色基因世代传承。

近几年,随着红色文化的传承,参加宁都起义的周口将士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然而,他们还有许多故事需要挖掘传承,绝大多数人对这个群体还很陌生。宣传这个群体,讲好他们的故事,任重道远。②15

2023-06-28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05230.html 1 周口将士:宁都起义擎大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