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锦春 王吉城 文/图
(接上期)
被捕入狱 钢铁意志
1936年秋,为开展城市工作,胶东临时特委秘密迁至烟台市。10月,经北方局批准,胶东临时特委与烟台市工委合并,成立以理琪为书记的胶东临时工委。由此,与山东省委一度失去联系的胶东党组织接受北方局领导。
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出卖,12月底,理琪在烟台裕盛胡同被捕。敌人对他施以酷刑折磨,将他的两个拇指用细皮条拴住吊在梁上,一边拷打一边审讯。敌人又用死来威胁他,理琪始终严守秘密。敌人在审讯书上写的结语说他:“毫无后悔之心,坚信共产主义,拟请严重处分。”几天后理琪被解往济南监狱。
“铁躯铁棂披铁索,铁棂铁索奈我何?铁骨铮铮铁索断,铁鹰展翅铁窗破。铁人铁肩负道义,铁臂挥刀斩恶魔。铁流汇成铁长城,铁血装点锦山河。”狱中,面对残暴的敌人,理琪写就《铁诗》,表明永不屈服的坚定意志。钢铁般的诗句,迸发出永不消逝的革命火花。
七七事变后,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需要,11月,理琪被保释出狱。获释后,他找到山东省委,接受新的任务。
天福起义 创建“三军”
天福山位于文登东部,与昆嵛山脉遥相呼应。尽管天福山海拔只有100多米,但它却彪炳史册,在胶东民众心中拥有崇高的地位。
1937年12月15日,刚刚出狱的理琪按照省委指示,重返沟于家村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在胶东临时工委基础上重建胶东特委,理琪任书记,同时决定12月24日在沟于家村南不到两公里的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1937年12月24日黎明前夕,寒星闪烁,大地沉寂。理琪等人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天福山,来到玉皇庙房间内,点燃油灯,召开起义前最后一次会议。大家周密地研究天亮后的具体行动计划、日程安排。
9时许,起义队伍和群众齐集山上,起义仪式在玉皇庙前举行。庙前的旗杆上,写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字样的红色大旗迎风飘扬。
欢呼声中,理琪登上高处,代表胶东特委讲话。他讲了当前的形势,指出了面临的任务,传达山东省委指示,接着庄严宣告:“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山上山下的人们齐声欢呼。“团结起来,武装抗日”的吼声响彻天福山。
天福山起义的当天下午,起义队伍开到沟于家村。随后,召开了军政会议,理琪讲解了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明确了战场纪律:活不扔枪,死不扔尸。还强调了出操、跑步、站岗、放哨等日常纪律。军政会议后,又召开了小型政工会议,理琪分析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提出了“两前两后”的要求,即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还讲了群众纪律等问题。
胶东特委在理琪的领导下,成功举行天福山起义,创建胶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天福山起义也是我党领导的山东人民较早、影响较大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深藏在天福山森林公园中心。纪念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生动讲述了胶东人民在理琪领导下举行天福山起义、创建胶东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开启红色胶东时代的历程。
“为纪念天福山起义,胶东人民于1972年在此建设纪念塔,塔高12.24米,象征起义爆发于1937年12月24日。”纪念馆讲解员说,汉白玉和青石构筑而成的塔身上面,镌刻的是郭沫若手书“天福山起义纪念塔”。
在天福山起义部队使用的党旗前,讲解员精彩地讲解了天福山起义过程,带领记者参观天福山起义会址、胶东特委临时会址、天福山起义纪念塔等处,感受天福山起义的壮怀激烈。
正是天福山起义,使胶东第一次有了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武装和人民民主政权,胶东革命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此后,以天福山起义部队为根脉,部队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31军、32军、41军四支英雄部队,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
“天福山,我们从这里走来……”不仅仅是镌刻在胶东劲旅军史馆中,而是融进广大指战员的血液里、生命中。
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的迟浩田说:“胶东半岛第一面红旗就是天福山起来的。我们这一茬人,都是在天福山精神感召下,在这个红旗飘飘的时代接受的教育,永不能忘了这个光荣历史,不能忘了胶东这个革命的摇篮……”他高度评价了理琪领导的天福山起义,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天福山起义后,理琪又赴烟台策动威海武装起义,不仅拿到包括80多支崭新的汉阳造枪支及军衣、军毯等大宗物资,还争取部分人员参加抗日队伍。后来起义部队重组领导机构,成立胶东军政委员会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部,理琪任胶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第三军司令员。
战雷神庙 壮烈殉国
雷神庙位于烟台牟平城南二三里处,面积不大,一场战斗使它声名远播。
雷神庙战斗到底多惨烈?为什么令人刻骨铭心?只有到了现场,才能真切感受到硝烟弥漫的惨烈时刻。
从牟平杨子荣广场南行二里多地就是雷神庙。跨进高高的门槛,走入朱红色的大门,雷神庙四合大院呈现在记者眼前。院内多棵高大的松柏高耸挺立、庄重肃穆。
走过布满弹孔的照壁,大殿最显眼位置是一幅血雨腥风的战斗场面油画:理琪一手捂住中弹的腹部,一手高举手枪向日寇射击。理琪身旁,战士们目光如炬,勇敢地和他并肩作战,双手紧扣步枪的扳机。雷神庙,陷入枪林弹雨之中。
听说记者来自理琪家乡,在雷神庙战斗遗址工作20余年的讲解员李霞热情地讲解了雷神庙战斗经过。在她讲述下,战斗的枪声似乎再次响起。
1938年2月5日,日军占领牟平建立伪政权,随后撤回烟台,任命汉奸宋健吾为伪县长。理琪决定,趁伪政权立足未稳攻打牟平。12日,理琪率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百余人于凌晨由文登崔家口村出发,拂晓前到达牟平城南。理琪作出战斗部署,同志们勇如猛虎,一举冲进牟平城。我军缴获长短枪近百支、弹药一批,俘获伪县长宋健吾及汉奸近百人。
2月13日上午,第三军战士撤出牟平城。他们带着胜利品,押着俘虏至雷神庙。经研究,大部分同志押解俘虏转移,留下干部战士二十余人在雷神庙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
讲解员李霞领着记者来到雷神庙大门西侧房间说:“当天下午,理琪率领参与牟平战斗的二十几名干部战士在这个房间里开会,突遭日寇包围。”
原来,驻守烟台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接到牟平被袭消息后,在飞机掩护下,乘车赶往牟平县,获悉理琪等人在雷神庙,于是就进行了包围。
当理琪等人冲出屋外时,日军已逼近大门和围墙。危急时刻,理琪指挥战士分散到各个房间对敌形成交叉火力防守。日寇从南面正门多次进攻受挫,又爬上房顶进攻。敌人的火力非常密集。如今,经过修葺的照壁、石碑及支柱下的石础上,依然能寻到斑驳的战斗痕迹。不远处柜子中展示的仅有0.8平方米的铁皮雨搭子上,更是密密麻麻布满了138个弹孔,可见当时战斗的激烈程度。
日寇久攻不下,发起了更加疯狂的进攻。理琪率领大家愈战愈勇,他不断地在正殿、南厅、东西厢房之间指挥反击,鼓励同志们坚持到底。在往返奔跑的时候,理琪的腹部不幸连中三弹,他倒在血泊之中,肠子流了出来。同志们要照护他,但是被拒绝了。他命令大家不要分散精力,一定要打退敌人的进攻。
“坚持到黄昏,节省子弹……不要管我,一定要把队伍带出去……”昏迷之中的理琪忍着剧痛嘱托战友。天色暗下来,敌人不敢恋战。时任一大队一中队指导员的张玉华和战友背着身负重伤的理琪冲出了包围。不幸的是,撤至雷神庙南二里多地的杨岚村时,理琪因流血过多为国捐躯,年仅30岁。
雷神庙之战,英勇悲壮。理琪率军以劣势装备抗击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海军陆战队100多人进攻,毙死毙伤50余人。让人痛心的是,理琪——一个年轻的生命倒下了!但,正是他带领胶东军民正式打响了对日武装抗战的第一枪,打破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胶东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雷神庙战斗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继续挥师西上抗日,队伍不断扩大,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每当捷报飞来,“三军”将士又有几分痛楚:“要是我们的理琪同志还在就好了,听到胜利的消息,他一定会与我们一起庆贺呢!”
理琪虽然牺牲了,战友始终和他在一起。
硝烟散尽,岁月更迭,英雄永远不会被忘记。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雷神庙战斗参加者及其亲属、社会知名人士,或故地重游或慕名而来,其中就包括雷神庙战斗中背着理琪冲出重围的张玉华,与理琪并肩战斗、时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的林一山。
张玉华是文登人,随理琪参加过天福山起义。1964年晋升少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老将军一个标准的军礼感动无数国人。张玉华生前多次来到雷神庙,和理琪在此“相逢”,是唤醒记忆,更是激励未来。
在雷神庙战斗中,林一山的右手手腕被子弹打断一半,剩下的手腕及手掌严重变形,基本失去工作能力。就是用这只残疾的右手,后半生投身治水事业,被毛泽东同志亲切地称为“长江王”。 在纪念雷神庙战斗50周年之际,林一山撰文回忆理琪:“当听到理琪同志牺牲的不幸消息时,大家都失声哭了起来……理琪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崔家口村 百姓痛心
两天前,也就是1938年2月12日,胶东地区党的领导人、军政委员会书记兼“第三军”司令员理琪,率队从崔家口出征,奔袭牟平城,打响雷神庙之战。2月15日清晨,理琪又“回到”崔家口,只不过是战友抬着他的遗体回来了。
留守在崔家口的“第三军”部分战士和特委军政人员,两天来一直等候着前方的作战消息,等待着理琪率部归来。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等来的竟是理琪牺牲的噩耗。一时间,崔家口军民非常震惊和不安,大家都为突然失去这样一位深受群众尊重的重要领导人而悲痛。为哀悼烈士、振奋士气,特委在尽可能安全的情况下,为理琪举行了较为隆重的追悼会和安葬仪式。
由于战事紧张等多种原因,理琪的安葬地暂时选定在崔家口东两里处,让他与当地百姓的坟墓紧紧挨在一起。
他以这种方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我是胶东人民的儿子,永远与胶东人民在一起。
村中一位老人赋诗悼念:“东洋倭寇太猖狂,杀人放火又抢粮。壮志未酬身先死,为国捐躯英名扬。”石匠用白石头凿了块简单的碑,上书“民族革命战士理琪之墓”。这块墓碑现珍藏在天福山起义纪念馆。
掩埋好烈士的遗体,“三军”将士举着血染的战旗,一路前行,起义队伍不断扩大。理琪一手创制的胶东抗战重大决策,在胶东半岛全面实施、开花结果。
如今,崔家口成了红色教育基地。
沿着石板路来到村子中央,一个古朴的庭院出现在眼前。院内红墙褐瓦、绿树成荫,这里便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部遗址和展览馆。馆内设有理琪事迹展,着重讲述了理琪在山染血色之际踏进胶东、重建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带领“第三军”收复牟平城、激战雷神庙、为胶东革命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
“我们村没有不知道理琪的。我爷爷是党员,当年还招待过理琪,支援过部队干粮呢!”已是花甲之年的崔家口村党支部委员兼纪念馆管理员崔战海说,爷爷曾经说,理琪来到村里时穿长袍,是个文化人。
崔战海从小听着理琪的故事长大,他有许多关于理琪的故事。理琪牺牲后,遗体被抬到村里,村民悲痛欲绝。部队在村里驻扎时,理琪入住的那户村民把本来为自己准备的、用香椿树做的棺材捐了出来。
“当年理琪驻扎俺村时,他帮这家打个水、帮那家扫个地。”崔战海说,理琪牺牲后,村里一代代年轻人在理琪精神影响下参军入伍,涌现出38位革命烈士。尽管部队驻扎时间不长,却为村里烙上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迹。
八十五载斗转星移,山村蝶变。崔家口村群众挖掘理琪革命事迹,把家乡打造成一座红色村庄,也让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恒久传承。
特殊葬礼 厚爱英雄
时间来到1944年,抗日战争已接近尾声,最后的胜利即将到来。此时此刻,胶东人民开始考虑,许多像理琪一样的革命先烈安身何处,才能对得起他们,更好地向后人交代。
中共胶东区委、行政公署、八路军胶东军区商定,为更好地纪念牺牲在胶东大地的两万多名革命烈士,在栖霞县英灵山修建胶东革命烈士陵园。
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陵园筹建委员会决定,将理琪墓作为陵园的第一主墓,建造在最显著的位置上。1945年11月,胶东区委决定安排机动车辆和人员到200多里外的崔家口村将理琪的棺木起出,再快速运到新建成的英灵山陵园重新安葬。
然而,当地群众对理琪的感情实在太过于深厚,当棺木重新进行处理并准备装车启程时,当地许多人围上来,主动要求放弃用汽车运送棺木的做法,而是按照当地农村安葬亲人抬灵的传统习惯,用八条大杠轮换着运送理琪的棺木西行,直接抬到英灵山。
崔家口百姓说,理琪作为一个外乡人,和咱非亲非故,却为咱牺牲了,不能让他孤零零地走。我们守护他七年了,今天要像对待亲人那样,护送他到新的墓地。
胶东大地一场特殊的葬礼开始了。
青山垂首,松涛哀鸣。起灵前,现场的人集体向理琪灵柩作最后告别。见英烈就要离他们而去,乡亲们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多名年轻力壮的村民将灵柩抬上肩膀,缓缓移步向前走去。沿途村庄的村民闻讯后,早早地在村头路边迎送,不断有人加入送灵队伍。200多里蜿蜒的山间小路上,大家换肩移步,交替上路,你手换我手,我肩替你肩。英雄的灵柩始终没有落地,没沾一点土,泪水却落下一路又一路。送葬队伍足有几里长,这在当地历史上极为罕见。
情深义重的胶东人民,用血肉双肩抬起了对英雄的爱戴,用最高祭礼厚葬了英雄。
当胶东人民以较高规格厚葬理琪时,家人并不知道理琪传奇的革命历程。他们相信,某一天,理琪一定会突然撞开家门,高声喊爹娘,依然是个翩翩少年。家人就这样满怀希望地等着,等着,直到新中国成立,也没有看到他的人影,哪怕能听到他一丁点儿消息。家人开始变得不安和焦急。
一家人终于等不下去了。姐姐凭借理琪到胶东前透露给她的一点信息,千里迢迢来到胶东寻找弟弟游建铎。她走遍胶东的民政部门和大小革命烈士陵园,却无人知晓谁是游建铎。当姐姐在英灵山烈士纪念堂看到墙上一幅画像,认定画中人就是游建铎,就是理琪,这才知弟弟牺牲多年。思念、悲痛、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姐姐终于知道你在哪里了。你留在胶东吧,姐姐以后还来看你!”
带着对英雄的仰慕,带着家乡人的思念,初夏时节,记者专程来到英灵山胶东革命烈士陵园,拜谒从周口走出的抗日英雄理琪。
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大门东侧就是胶东革命烈士纪念群雕。群雕正面主要人物是理琪,他肩挎公文包和枪支,身着戎装,英姿飒爽。他是胶东党领导的化身。英雄们身后的军旗猎猎、气势磅礴。
沿山脚下中心道路拾级而上,过了纪念广场就是革命烈士纪念堂。这里陈列着理琪等胶东早期革命领导人的遗物及资料。继续上行152个台阶,就到了陵园中轴线上第一座烈士墓,也是陵园的主墓——理琪烈士墓。
理琪烈士墓设计庄重别致。墓碑上,党徽、红星是最美丽的装饰,也是党和人民对理琪一生的高度概括和赞誉。墓高2.5米,用花岗岩砌成八棱形,顶部由12块弧形石砌成圆顶。
墓前石碑设计尤其特别,如同一轴长卷,由上而下缓缓垂地。石碑上刻有“先烈 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书记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理琪同志之墓”等字样。卷轴垂下一部分,还有很长一段没有放开,寓意理琪的英雄事迹很多很广,很丰富,也很感人,许多重要内容还深藏其中,需要不断寻找下去。
静静地伫立在理琪墓前,凝视卷轴,思绪复杂。那未放开的卷轴,刺痛我们的心房。17岁入党,30岁牺牲,一生短暂,无限荣光。可是,作为家乡人,我们对你知之甚少。
卷轴里,你还藏有多少故事需要挖掘?还有多少秘密需要解开?你图的不是功名,而是民族的复兴。惟有传承你的精神,讲好你的故事,才不愧为后来人,才能接过你高举过的民族复兴大旗。请先辈放心,家乡人一定能够做到。
山风忽来,松涛阵阵。在青山、鲜花、翠柏映衬下,理琪墓后是大理石镌刻的《理琪传略》,精炼概括了理琪的生平。整座墓区端庄、肃穆。人们走到这里,驻足瞻仰,重温理琪战斗的一生。在这里和英雄“对话”,是永远铭记,更是传承希望。
沿着主路向上攀行,直达山峰。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位于山巅。远远望去,它如一把巨型长剑,直刺蓝天白云,充满豪气威严。英魂永驻,光照千秋。塔身上刻有理琪等5716位抗日英烈的名字,这是他们用生命铸成的丰碑。
纪念塔塔身四周刻有长篇碑文,其中对理琪的伟业做了突出介绍。碑文第三段写道:“三军成立不到俩月,即创造了胶东抗战史上第一次胜利的雷神庙战役光复了牟平,擒获了奸伪,几十只东方法西斯疯犬找到了坟墓。然而这次战役最可惋惜的是我们山东人民抗日军第三军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书记、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子——理琪同志等,亦于是役壮烈牺牲。但他们的血是没有白流的,他们的死,给后来胶东八百万人民指出了争取解放的道路,鼓起了抗战胜利的信心。”谁说中国人民不能抵抗!这就是当时胶东人民从沮丧到反抗一个敌忾感情的转折。
从理琪牺牲那时起,胶东人民始终深深铭记着他。每当清明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各地的人们总会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理琪墓前,摆放一束鲜花,洒下一杯美酒,寄托哀思、告慰先烈,如今的和平盛世,如你所愿。
今天,胶东各地仍与理琪家乡保持联系,就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理琪用过的物品,常常被送到胶东展览。理琪的后人被邀请到胶东参加纪念活动,拜谒理琪战斗牺牲的地方,祭奠先辈。
站在山巅远望,群峰连绵,林木参天,满山松柏,随风轻曳,生生不息。英灵山脚下一列城际高铁飞驰而过,乘客不约而同地向高耸的胶东抗日烈士纪念塔深情地行上注目礼。
水乳交融 情撼胶东
从1936年1月理琪来到胶东,加上他被捕后在济南国民党监狱的11个月,到1938年2月13日雷神庙战斗壮烈牺牲,只有短短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然而,就在这较短时间里,他领导发动了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创建了一支人民军队,带领胶东人民擎起武装抗日的大旗,从而开启了红色胶东时代。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理琪已融入胶东的山山水水。饮水思源,胶东人民永远怀念理琪。理琪将全部心血留在胶东,更印在了胶东人民的心中。
在胶东,理琪留下许多故事,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1936年1月,理琪刚到胶东,在张修己家秘密藏身。他换上当地农民服装,把张修己的母亲亲切地称为“妈妈”。按照传统习惯,他每天早晨起来,先给妈妈请安,每次出远门不忘给妈妈带回个小礼物。
由于理琪的口音与群众不同,被怀疑是地下党。一次,敌人来搜查,大家在张修己院内一个小屋墙角堆了一堆草,让理琪藏在草堆下,躲过了搜查……
血雨腥风中,有胶东人民的掩护下,理琪多次躲过敌人的魔爪。
在百姓眼里,理琪同样铁骨柔肠。1936年秋,理琪在界石镇西院下村慰问,听说村里有一位因“一一·四”暴动5位亲人被杀导致精神错乱的“疯老人”。理琪很震惊,提出见见这位烈属,大家怕理琪身份暴露而拒绝。自己是胶东党的领导人,有责任向这位“疯老人”表示诚挚的慰问。尽管老人神志不清,不知晓这份关爱,理琪坚持要见这位老人,他从兜里掏出两个熟鸡蛋,吩咐说:“你们把老人找来,我要看着他吃下去后再走。可以不让他看见我,但我一定要见见他。”“疯老人”被连哄带骗叫来,大家为他盛了碗饭,剥了两个鸡蛋,看着他自顾自地、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理琪躲在西厢房的门帘后偷偷看着老人,流下晶莹的泪花……
在战友的回忆中,理琪是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张修己回忆说,理琪有胃病,经常吐酸水,身体很瘦弱,但他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像一团炽热的火,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去朝气和活力、希望和信心,基层同志都愿意和他接近。
石榴“长留” 楸树“千秋”
“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星宿旗。百代东风吹海陆,一方化雨仰宗师。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1962年8月26日,著名文学家郭沫若为理琪写的这首赞歌,就是胶东人民的共同心声。
理琪的革命斗争故事还进入文学艺术作品。著名作家冯德英创作了《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胶东斗争三部曲。在《山菊花》中,冯德英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理琪不惧危险、英勇斗争的革命者形象。
理琪短暂的一生中,从事革命斗争,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机要专业出身的他,出于身份保密的需要,竟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胶东人民用画像、雕塑,来“复活”理琪光辉的形象。
2014年9月,理琪被列入全国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胶东,有红色印记的地方,就有理琪的英名。
天福山中学校园内有理琪雕像,天福山起义纪念馆有理琪雕像,威海红色胶东展馆有理琪的画像和简历,牟平革命历史展览馆里有理琪的画像和简历,英灵山烈士陵园有“理琪路”。
在文登城市中心,建有以理琪命名的城市公园“理琪园”。“理琪园”内有两棵特殊的纪念树——石榴树、楸树,这是2020年专程从理琪家乡移植而来,并特意带回一袋黄土放在树根处。楸树象征理琪的英雄事迹光耀千秋,石榴树代表着胶东人民永远把理琪留在心间。
为了确保两棵树的成长,有关部门特派专人管理。文登党史部门的同志主动通过照片、视频,向理琪后人传递树木的生长情况。
石榴年年红,楸树日日高。如今,来自理琪家乡的两棵树深深扎根胶东大地,在供后人怀念英雄业绩的同时,也见证着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理琪,一代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红色胶东的奠基人,堪称“胶东之魂”……
理琪永远与胶东人民、胶东的大地、胶东的大海融合在一起。②18(完)
英灵山巅 烈士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