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1日
第A05版:文化周口·连载 PDF版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本期撰稿人: 陈大明 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秘书长 老子学院(研究院)研究员 李晓英 周口师范学院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传承优秀文化,解读历史经典,开启智慧之光。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学习《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一章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是连用四组排比句和三个比喻展开论述,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使人不得不信服。在结构上自然分作两层,第一层,从开篇到“是谓微明”;第二层,从“柔弱胜刚强”到结束。

先看第一层。开篇连用四组排比句,第一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歙,收敛、闭合。歙之,使动句式,使……歙。使之收敛、闭合。之,代词,指对方、敌手。下文“张之”“弱之”“强之”“废之”“兴之”“取之”“与之”句式相同。固,通“姑”,姑且、暂且。张,扩张、张开。意思是想要使它收敛,一定会暂且让它张开。

第二组,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弱之,使……削弱。强之,暂且使它强盛。意思是想要使其遭到削弱,就必须暂且让它强盛起来。让对手盛极而衰,走向反面,然后再加以利用和控制。

第三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废之,使其遭到废弃。兴之,使其兴盛、发展。意思是想要把对手废弃,一定会暂且使它兴盛、发展。

第四组,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取之,占有它、得到它。与,同“予”,给予。意思是想要占有它,就一定会暂且给予它。是谓微明:微明,隐微而显明,引申为高明微妙的谋略,意思是这就叫洞察幽微的谋略。

再看第二层。这一层连用三个比喻,说明治国安邦需要持守柔弱、坚守大道,隐藏利器、韬光养晦。柔弱胜刚强:处于柔弱地位的一方,最终能够战胜处于刚强地位的一方。老子用这个比喻,从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循环往复状态出发,从盛极而衰、弱而转强是自然的法则着眼,提出了重要的策略思想。

鱼不可脱于渊:渊,深渊,此处泛指水。字面意思是鱼不能离开水,其实是用这个比喻说明人们须臾不能离开道这个本原,不然就会处处碰壁。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锐利有用的器具,用这个比喻说明治国安邦的有效手段。示:炫耀、让别人知道。意思是用于治国安邦的奇计良谋和有效手段是不能轻易炫耀、让别人知道的。

老子在这一章系统阐释了治国理世的辩证法,由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说起,最终落脚到治国理世的方法和谋略上。老子认为,张极必歙,强极必弱,举极必废,予极必夺。也就是说,张是歙的先导,强是弱的前兆,举是废的端倪,予是夺的根苗,这是事物发展的大趋势和运动变化的规律,也就是物极必反、对立转化的“微明”之道。

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互相转化、循环往复状态之中的。“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同样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处于柔弱的一方,只要能真正做到韬光养晦、隐忍待机,“不为天下先”,以时间换空间,暗中积蓄力量,欲擒先纵,后发制人,就一定能够巧妙地完成优劣态势的转变,化被动为主动,转弱小为强大,最终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也正因为这样,历史上不少名家名人、文臣武将是从军事思想角度理解《道德经》相关章节的,甚至认为《道德经》就是兵书。春秋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范蠡,就是把《道德经》当作兵书来读的,他助越灭吴的很多奇谋,都是从老子思想中得到的启示;《隋书·经籍志》等典籍,把《道德经》列入兵书一类;唐宪宗时期的将军王真,第一个明确提出《道德经》是兵书,甚至说《道德经》“未尝有一章不属于言兵也”;北宋的王安石和苏辙也都认为《道德经》是兵书,盛赞老子的奇策良谋,说其“几于用智也,与管仲、孙武何异”;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道德经》既言兵,理应为“言兵者师之”,是“言兵者之祖”;近代魏源和章太炎等人也都认为《道德经》一书主要是讲兵事和谋略的。尽管简单地把《道德经》说成是兵书不能够全面涵盖老子丰富深刻的思想学说,但至少能够说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述的反战观点和战争谋略,对同时代和后世的军事家发挥兵家思想、开展军事斗争产生了不小的启示与影响。

《道德经》对《孙子兵法》产生过巨大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虽然《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的具体成书年代,学术界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道德经》成书早于《孙子兵法》,老子比孙武年长三四十岁,都是有史可考的。不仅如此,就孙武的家世和生平来说,也与黄老之学有着密切关系。孙武的七世祖是从陈国逃到齐国的,后因军功受封于齐国的乐安。陈国是老子的故里和道家发源地,齐国稷下在战国时也曾一度成为黄老之学的中心。孙武的祖辈是道家文化的最早传播者,是他们把陈楚之地的道家文化带到齐国,并推波助澜,最终也使齐国稷下成为黄老思想的中心。生活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孙武借助老子哲学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兵学理论体系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道德经》五千言,《孙子兵法》也不超过六千字,我们只要对照阅读一下,就会发现十三篇里到处都有老子思想的影子。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孙子兵法》中有十三句是老子原话的变形,有三十多处是老子军事理论的直接解释。

老子的“微明”之道和“柔弱胜刚强”思想,实际上就是后发制人。对此,韩非子在《喻老》中说:“起事于无形,而要大功于天下,是谓微明”。《淮南子·原道训》对老子后发制人的军事思想阐发得淋漓尽致,认为这一思想最可宝贵的地方就在于它“周于数而合于时”,也就是符合天道规律。中国历史上,很多政治家和军事家崇尚效法老子后发制人的思想和战略,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如齐鲁长勺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魏吴赤壁之战、吴蜀夷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毛泽东更是会退却、善以弱胜强、重后发制人的大军事家和谋略家,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抑或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战略思想几乎贯穿始终。毛泽东后发制人的战争指导思想,无疑是从《道德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

总之,这一章依据“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道理,揭示“歙”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与”的转化关系,提出“欲取固予”“柔弱胜刚强”的原则,阐释克敌制胜的谋略,对于当下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政治、军事斗争,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②18

(记者 黄佳 整理)

2023-08-11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1117.html 1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