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1日
第A04版:关注 PDF版

深入基层一线讲故事、传党音

——全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小纵队阶段性宣讲活动综述

□记者 李瑞才

核心阅读

理论宣讲如何更有吸引力感染力?面对不同的群体选择什么样的宣讲方式能让大家入脑入心?……今年以来,中共周口市委宣传部动员市、县两级组建青年、巾帼、劳模、“银发”、“网红”、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应急安全、科技创新、法治10支宣讲小纵队,深入基层一线持续开展宣讲,他们把行业特色与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紧密贴合发展实际,聚焦“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根据不同群体的差异性、特殊性,选择不同的宣讲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心坎。

自今年5月,全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10支宣讲小纵队百场宣讲活动启动以来,从机关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校园,一场场入脑入心的生动宣讲,如同一粒粒“红色种子”,播撒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中。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宣讲小纵队已开展宣讲活动560场,举办互动交流活动64场,受众3.2万余人次,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周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讲什么” 提高宣讲供给质量

“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奋进姿态,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发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工业经济发展上来,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7月26日,莲花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春艳听了市劳模宣讲小纵队成员马华斌的宣讲后,很受鼓舞、充满干劲。

青年群体思想活跃、行动力强,可塑性也很强。团市委充分发挥榜样带动引领作用,组织优秀青年成立宣讲小纵队,示范性开展“周口青年说”、青联大讲堂等宣讲活动,邀请周口各领域杰出青年进行交流分享,用“青言青语”讲活党的创新理论,充分展现新时代周口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奋斗与担当。截至目前,青年宣讲小纵队已面对青少年群体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5场。

一场好的宣讲首要任务就是要弄清楚面对的受众是哪些,应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全市各级宣讲小纵队根据企业职工、青年学生、妇女老人、“两新”组织、居民农民等群体不同特点,摸清楚他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找准解开思想扣子的切入点,从而确定宣讲骨干、宣讲内容和宣讲主题,坚持群众愿意听什么,宣讲员就多讲什么,实现分众化、对象化宣讲。如针对青少年群体,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赶考路上有我”“马克思知行社”等品牌宣讲活动,增强感召力;针对企业职工和职业院校学生,组织劳模工匠代表、最美职工等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等各类宣讲活动,面对面交流互动,增强感染力;针对老年群体,组织老党员、老战士等“银发”宣讲小纵队常态化走进养老服务中心、公园广场,讲好亲身经历的故事,增强亲和力;针对农民群体,组织农业领域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既讲农业政策,也手把手教种植养殖技术,增强实用性……

聚焦“谁来讲” 建强理论宣讲队伍

6月29日,全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邀请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以《离百姓更近 和百姓更亲——基层理论宣讲的“几把刷子”》为全市200多名宣讲骨干培训授课,手把手教大家如何提升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回去后我将从‘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宣传素养,学真本领、练好内功,结合不同的人群特点做深做实宣讲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送到基层、送进寻常百姓家。”省级新时代百姓宣讲员祝昀莎参加完培训班后收获满满、备受启发。

理论宣讲成效好坏,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通过广泛动员、群众推荐、层层选拔、“比武练兵”、试讲互评等,市县两级从乡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乡贤能人、市级“道德文明使者”、网络大V等群体中分批遴选出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群众口碑好的同志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不断健全宣讲人才培训培养机制,定期举办基层宣讲骨干培训班,邀请宣讲名家培训授课,宣讲骨干之间相互点评“磨课”,有效提升宣讲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分批培育省级新时代百姓宣讲员和基层宣讲员10人,市县两级优秀百姓宣讲员240人。另外,市县两级近期正在着手建设宣讲名师工作室和基层宣讲工作站,希望进一步打通学习交流渠道,加强理论研讨和实战演练,精心打磨更多宣讲力作,培育更多优秀宣讲骨干,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理论宣讲队伍。

聚焦“怎么讲” 回答群众所思所盼

理论宣讲的目的,是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转变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市各级宣讲小纵队牢牢把握群众接受方式,创新宣讲形式,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用小切口引出大主题,把理论背后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用简洁形象的话语和故事讲清楚、讲明白,在润物无声中宣传引导群众。

加强互动交流。变“单向输出”为“双向互动”,直面群众困惑,拉近和听众的距离,及时答疑解惑。6月30日,市巾帼宣讲小纵队成员李青走进淮阳区大连乡代庙村文化园,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发挥妇女姐妹作用,与大家进行了问答互动交流。代庙村党员徐彩娟说:“这次宣讲让我受到了教育和鼓舞,今后我将组织发动广大妇女姐妹发挥‘半边天’作用,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转变话语方式。坚持多说百姓话,多讲身边事。6月19日,市法治宣讲小纵队成员走进闫庄社区开展《民法典》普法宣讲,用身边典型事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着重为大家讲解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典知识;7月14日,“网红”宣讲小纵队成员马绍领走进川汇区宣传网信机关,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个人三次参加对越作战的英勇事迹,分享了自己在面对转业时,依然坚守初心,舍小家顾大家,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报效祖国的革命情怀。大家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学习这种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工作中敢于担当、迎难而上……

找准宣讲地点。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有效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室广场、校园教室、企业车间、田间地头等群众聚集的场所开展宣讲。注重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基地探索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研学宣讲,增强宣讲参与感、代入感。商水县组织“银发”宣讲小纵队成员搬着小马扎走进社区广场、纳凉长廊,与老年群体话家常、讲变化,很受大家欢迎。

一场场灵活多样、接地气、抵人心的宣讲,滋润着基层一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田,激励着大家听有所思、学有所获、行之见效,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周口实践新局面贡献力量。①6

2023-08-21 ——全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小纵队阶段性宣讲活动综述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1817.html 1 深入基层一线讲故事、传党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