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涌现出不少律政题材剧,如《玫瑰之战》《女士的法则》《平凡之路》等都带来了不少社会话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律政题材其实是影视创作的一座富矿,取决于其切口大小与立意深度,进可探讨正义、人性、法制、社会,退也可以聚焦中年危机。
相对来说,律政题材电影数量较少,《最后的真相》将于本周末上映,这是黄晓明第三次出演律师,“七夕”当天影片推出了点映,无论是“一镜到底”的“庭审戏”,还是剧中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都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
“庭审戏” 要“一镜到底”
《最后的真相》中,律师丁义峰(黄晓明 饰)曾因揭发自家律所黑幕而被全行业封杀,偶然的一个机会,他重出江湖,将一个必输的官司打赢了,名利随之而来。可案情的真相远非表面那么简单,在正义和名利之间,他必须再做一次抉择。
片方此前放出了一段“庭审戏”的拍摄花絮,黄晓明用3分钟时间讲了392个字,吐字清晰、节奏张弛有度,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黄晓明坦言,拍摄这部电影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喜欢用长镜头的导演李太阁,他与片中阚清子饰演的公诉人都将“庭审戏”的长台词作为此次表演首要突破的难关。
为了完成“一镜到底”的拍摄任务,黄晓明做了很多准备。他说:“‘庭审戏’的台词很多,都是大段独白,有一两页纸那么多。为了保证戏中演员情绪的连贯感,导演选择用长镜头拍摄,要求我流畅地讲完整段台词。所以,我在开拍前一个月就开始熟悉法律用语、背台词。”
庭审用语不同于日常对话,正常去读,都会觉得很拗口。黄晓明认为,此次他饰演的是专业律师,必须了解律师的生活,事先要把大量的法律用词背熟。黄晓明说:“拿到台词后,我每天都在背,在车上背、在飞机上背,甚至上厕所也在背,直到形成肌肉记忆,能够脱口而出,才得以顺利完成拍摄任务。”阚清子也说:“公诉人代表着国家形象,所以很多专业的法律术语,我们必须做到一个字都不能说错。”
被观众称赞为“少有的律政题材电影”
“七夕”当天,《最后的真相》开启全国超前点映,不少观众看完电影表示,影片最后的反转“让我瞬间泪目”,一群演技派的精湛表演,将观众带入扑朔迷离的谜团。在惊心动魄的推理中,代入感油然而生,这不仅是一部为正义辩护的律政片,更是一个动人的情感故事。
有网友评价说:“作为国内少有的律政题材电影,它以写实视角还原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探案过程。每个人物都由内而外地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没有完全的好人和完全的坏人,只有在不同环境和角度下,做出不同选择的真实人。”网友认为,从法律道义到个人情感,影片每一条线索都引出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通过真挚细腻的表现手法,让观众在法律和人性的思考中获得深层触动。
采访中,黄晓明告诉记者,这其实是他第三次扮演律师角色,3个角色都不一样,一个是生活富足的成功律师,但内心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另一个是努力、阳光、积极向上的律师;《最后的真相》中的丁义峰则不修边幅,留着长发和胡茬,有点痞,是个生活不太如意的落魄律师,为了求胜,他甚至会用一些看似违反职业道德的非法手段。
对于黄晓明来说,此次在《最后的真相》中担任监制和主演,他收获很多。戏中,他除了与公诉人有对手戏,还要与辩护对象搭戏。闫妮在剧中饰演金喜妹,是一位游走在社会边缘的性工作者,和涂们饰演的马双喜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最终因为涉嫌杀害马双喜,她被送上了审判庭。
黄晓明说:“丁义峰这个人物最让我感动的是真实,他曾想过为自己的利益生活,但当他发现背后的真相时,他又选择了自己的本心。我想,人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人生要面临很多选择,坚守本心与良知是非常不容易的。”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