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6日
第A04版:百名记者大走访 PDF版

蔬菜专业村的新鲜事——

棚休人更忙

柴岗乡梅桥村一角。

□记者 任富强 陈军强 文/图

“梅书记,再给我们派俩师傅行吗?”“我们的观摩团后天到,梅书记可得多传点‘真经’呀”……

9月5日上午,全国劳模、扶沟县柴岗乡梅桥村党支部书记梅根清站在村室门口,手机响个不停。

在他身后,由农业农村部授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的招牌高高挂着。村子周围,日光温室大棚如块块白玉镶嵌在大地上。

眼下,大棚内空无一人。“我们村的菜棚进入了休棚期,现在是棚闲人不闲,很多人都被外地菜农聘走当师傅了,收入相当于多种了一茬菜!”看到记者有些诧异,梅根清解释道。记者拉开棚门,一股热浪迎面袭来,棚内悬挂的温度计显示:70摄氏度。梅根清告诉记者,他们从6月中下旬开始“闷棚”持续至9月中旬,利用夏季高温杀死棚室和土壤中的大部分病菌、虫卵。

“梅盘根七八年前就被外地菜农聘去当师傅了。”梅根清说,因种植结构差异,他们村的休棚期正是外地部分菜农的农忙期。近几年,随着叫响全国的“梅桥蔬菜”品牌越做越大,许多菜农开始利用这段时间外出当师傅。

“去年,许昌禹州一蔬菜园区请梅盘根等人去当师傅。3周内,梅盘根等人就帮他们解决了上千亩大棚蔬菜的病虫害问题。今年开春,他们又向我们发出人才帮扶的邀请。”梅根清说,村里的菜农如今是越来越抢手了。

向梅根清要人的多半是许昌、新郑、商丘等地的日光温室大棚经营者,也有云南、贵州的,因为那里的大棚蔬菜种类和梅桥村十分相似。

梅桥村菜农受欢迎,靠的是技术。土地深耕、挑垄、施农家肥、移栽幼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棚内温度控制……这些技术,被梅桥菜农拿捏得十分精准。

“他们3人来我们蔬菜种植基地才1个多月,就让我们多收入了近百万元,梅桥师傅的种菜技术,我们佩服!”洛阳一名菜农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农忙卖黄瓜,农闲卖技术!”柴岗乡干部罗春艳说,如今梅桥村菜农已经成了“香饽饽”,日工资300多元,休棚期的收入十分可观。

为了全流程服务外地菜农,梅桥村专门成立“建棚小分队”,向外地菜农提供施工服务。今年,开封、漯河、信阳、许昌等地的菜农已经下了订单,秋收后,梅桥村菜农将为他们指导建设日光温室大棚。

“梅桥村是农业农村部表彰的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村,多次受到专家赞扬。”罗春艳告诉记者,2002年,梅根清建成村里第一座日光温室大棚,后来成立合作社,全村人参与,注册“梅园”商标,种植蔬菜1020亩,占耕地面积的92%,亩均效益5万多元。

“梅盘根的技术在当地小有名气,禹州的菜农想高薪把他留下;梅根长、梅现力二人带队去周边乡镇帮菜农建大棚了;后天柘城县农业考察团要来观摩学习……”谈起近期的事,梅根清如数家珍。

依靠大棚蔬菜,如今的梅桥村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用上了天然气、开上了小汽车。

“群众致富多亏党的好政策,俺要把这项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有需要的各地菜农,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挥手告别之际,梅根清向记者说出了心里话。②2

2023-09-06 蔬菜专业村的新鲜事——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3001.html 1 棚休人更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