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论语》中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曾子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纵使沧海桑田,祭祀祭奠的礼仪理念,也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并以不同的民俗形式呈现。
◎崇尚英雄、追思英雄,普通百姓以民俗的形式表达。民俗也是民心,无数革命先烈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感恩怀念。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群众以民俗祭奠祖先,以民俗祭奠英雄,把英雄与祖先看得一样高。那些看起来有些另类的红色故事,正是民心最浓烈、最朴实的一种表达。
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感情真挚朴实,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一些特别的、看起来另类的红色故事,意蕴深刻。一块碑、一场葬礼、一碗饺子……可谓情深意长。
理琪原名游建铎,本是太康县一个地主家庭的少爷,却成为太康县最早的中共党员。他曾参加宁都起义,受党指派到上海 “潜伏”。1936年,在最危险的关头,他到胶东领导革命。他从革命导师列宁的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中取“里奇”两字的谐音,改名为“理琪”,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他领导了著名的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被称为天福英雄、胶东之魂。理琪的革命故事很多而且感人,然而他牺牲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人泪目。
1938年,理琪牺牲后,安葬在山东文登崔家口。7年后,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我党决定在栖霞县英灵山修建胶东革命烈士陵园,将理琪墓作为陵园的第一主墓,建造在最显著的位置。
党组织原计划去200多里外的崔家口,将理琪的棺木起出,再用汽车快速运到新建成的英灵山烈士陵园,但是胶东人民对理琪的感情实在太深厚了,当棺木重新处理并准备装车启程时,当地许多人围上来,主动要求不用汽车运送棺木,而是按照当地农村安葬亲人抬灵的传统习惯,用八条大杠轮换运送理琪的棺木西行,直接抬到英灵山烈士陵园。他们说,理琪同志远离家乡,为胶东人民战死,不能让他孤零零地走,我们要像送亲人一样送他。党组织被村民质朴的情感打动,答应了大家的要求。
于是,胶东大地一场特殊的葬礼开始了。起灵时,村民烧纸、焚香,多名年轻力壮的村民将灵柩抬上肩膀,缓缓移步向前走去。沿途村庄的村民早早在村头路边迎送,不断有人加入送葬的队伍。200多里蜿蜒的山间小路上,大家换肩移步,交替上路,你手换我手,我肩替你肩。英雄的灵柩始终没有落地、没有沾一点土,人们的泪水却落了一路。送葬队伍足有几里长,最后到达英灵山烈士陵园。
抗战时期,唐克威曾任水东地委书记,与日军激战,在太康县龙曲铁底河壮烈殉国。英雄牺牲后,当地百姓十分怀念他。每至过年,乡亲们都给他上坟扫墓,把他的英灵请回家“吃饺子”。
谷文昌,原籍河南林县,曾任福建省东山县委书记。他在任时,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实事。去世后,东山人民怀念他,为他立碑。每到清明节,很多东山人都会祭拜他,甚至提出 “先祭谷公,再祭祖宗”。
我们听过许多红色故事,上面这几则故事则显得有些另类。故事的主角是不信神、不信鬼的共产党员、红军战士、唯物主义者。为了祭奠他们,人们恰恰用了种种“特别”的方式。这种现象如何解释?是不是迷信?会不会有损英烈形象?
产生这些疑问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厘清迷信与民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论语》中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曾子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纵使沧海桑田,祭祀祭奠的礼仪理念,也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并以不同的民俗形式呈现。
丰富多彩的民俗与五花八门的迷信,有本质区别。民俗是人们创造和世代相传的生活文化,迷信专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盲目相信。民俗是群体性活动,迷信多是个体性行为。民俗活动往往是非营利性的,节日期间祭祀祖先,表达缅怀祖先和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这种习俗属于民俗;为了自己的目的请神汉、神婆做法事,则属于迷信,几乎所有的迷信活动都与科学格格不入。
因此,红色故事中的抬棺送行、回家“吃饺子”、祭拜“谷公”等,是一种民俗,与迷信活动有着天壤之别。
崇尚英雄、追思英雄,普通百姓以民俗的形式表达。民俗也是民心,无数革命先烈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人民群众世世代代感恩怀念。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群众以民俗祭奠祖先,以民俗祭奠英雄,把英雄与祖先看得一样高。那些看起来有些另类的红色故事,正是民心最浓烈、最朴实的一种表达。②8
投稿邮箱:shxxsz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