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永奇 田亚楠
核心阅读
记者走进淮阳区郑集乡孟庄村看到,宽阔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房屋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波光粼粼的塘水将岸边依水而生的植被滋润得郁郁葱葱。
享有“北方水城”美誉的淮阳区,依水而建,因水而美。在污水处理方面,淮阳区因地制宜、创新突破,探索出一条适合平原农区“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生活污水治理之路,为我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贡献淮阳力量。
我市“率先建成农业强市”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六次推进会议,现场观摩、交流经验、部署工作、具体指导。其他各县(市、区)和淮阳区一样,以“七个专项行动”为抓手,紧盯“十五个目标”,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各项工作措施的效果不断显现,农业强市建设成效加速呈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美画卷正在豫东大地徐徐展开。
农业发展园区化 强筋壮骨能量足
“我们种植的辣椒品质好,色泽鲜亮、味道纯正,深受市场青睐。”在鹿邑县宋河镇伟红椒业万亩“鹿邑辣椒”种植基地里,辣椒进入采摘期,村民们穿梭在辣椒丛中进行采摘,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鹿邑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杨湖口蒲公英、任集芹菜、玄武食用菌、太清宫中药材、宋河辣椒、农场种业等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助力打造农业强县。
近年来,我市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坚持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依托本区域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十大百亿级特色优质产业集群,全面启动“一县一产业园”建设,培育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突出科技创新与应用,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目前,我市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园区体系,呈现出梯级提升、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我市培育壮大了项城绿色小麦、扶沟蔬菜、郸城玉米、鹿邑蒲公英、沈丘槐山羊、西华颍河湾大桃、太康辣椒、商水和淮阳优质小麦等一批全国知名产业。
电商物流城乡融合 快递进村惠民生
“以前快递还要跑到镇上取,现在只要走几步就拿到手了,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商水县平店乡施营村村民张女士在该村超市接过包裹,对服务点负责人付玲玲笑着说。快递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得益于该乡大力推进“邮快合作”,打通了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在西华县红花集镇龙池头村电商服务点,负责人胡晶晶从早上就开始忙碌起来。她根据客户提供的快递单号,从货架上找出一个个包裹,然后扫码结单,忙得满头是汗。“现在咱们村里好多老人都学会了网购,我这个服务点平均每天收发200多单快递。”胡晶晶说。
要想富,先修路。电商物流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快捷之路。市委、市政府主动把握“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完善农村三级物流体系,解决好农村物流“痛点”和农村产业发展“堵点”问题,加速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等惠农项目有效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集体经济发展好 农民增收添新路
记者走进西华县奉母镇七二村看到,道路宽敞平坦,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煞是好看。
“现在环境美了,农民富了,村里变化非常大,去年我一共拿到村里的分红412元,我们村年年分红,人人有份。”村民何文志告诉记者。
七二村人人能分红,主要得益于村集体资产带来的经济效益。2019年,奉母镇以七二村为试点,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产权不明的土地和“四荒地”进行集中整治,共清理出127亩土地。2022年,七二村种植小麦、玉米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1万元,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管理费用等生产成本后,经营收益24.24万元。其中,净收益的30%作为村集体公益金和发展基金;净收益的70%用于全体村民分红。
淮阳区朱集乡推行“政府引导、市场调节、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健全服务体系,规范流转程序,创新组织形式,探索完善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目前,全乡已流转土地近2万亩,亩均租金由每年300元提高到7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村增加2万元至10万元。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近年来,我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按照“产业旺、乡村兴、百姓富”的工作思路,出台专项方案,在招商引资、招财引税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与本村在外人才沟通联系,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支持引进一些规模小、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更多村民吃上“产业饭”。截至202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益1.89亿元,其中33个行政村年收益在100万元以上。
人居环境大整治 乡村处处展新颜
在沈丘,无论走到哪个乡镇,都能看到绿成林、林成荫、花招蝶、果满园的景象。
周口要美,农村必须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取得新成效、迈出新步伐。
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传承培树好家风,创新机制除陋习。全市总动员,村镇齐参与,使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让群众尽享环境之美、生活之美、民风之美。
我市将继续坚定信心,紧盯目标,聚焦任务,突出周口特色,努力在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中率先建成农业强市,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省作出周口贡献。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