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胡梦雪 董雪 栾若卉 黄韬铭
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赴一场“骑进秋天”的邀约;或在夜幕下一路疾行,来一次心灵的“深呼吸”……9月,正值绿色出行宣传月,蕴含着健身、休闲、社交等多重内涵的自行车骑行正吹起都市时尚风,折射着人们对绿色生活的动感奔赴、城市韵味新变化。
车把上,吹拂都市流行风
傍晚时分,上海陆家嘴的上班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写字楼,一旁的滨江公园也热闹起来,不时有骑行者从这里快速驶过。
一群结伴而来的年轻人告诉记者,骑行已成了他们近期固定的“团建”项目,“既增进感情又能健身,我们都爱上了这项活动。”
为深入推进绿色出行行动,交通运输部等5部门在今年9月联合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活动主题是“绿色出行 美好生活”。
在全国许多城市,不时可见年轻人骑车飞驰的身影或一家三口同骑的温馨画面。绿色出行,正在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助力。
打开小红书,与骑行相关的笔记超过325万条,“骑进秋天”标签共计1.7亿次浏览。分享路线、打卡风景、结朋觅友……骑行之风“点亮”都市,人们多了新的共同话题。
“今晚去哪儿骑?”“大蜀山,有没有人呢?”“下午3点出发去小岭南!”来自安徽合肥的骑行爱好者胡涛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短短3个月时间,就组织起了一支20多人的“休闲骑”队伍。“几乎每天都有人相约结伴骑行。”他划拉着微信群里的约骑信息兴奋地说。
环滇池的入门路线,爬西山的专业路线,甚至盘龙江畔的夜景路线、万溪冲村的赏花路线……在云南昆明,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通过骑行丈量城市、低碳出行。
“往年协会大致每月组织一场骑行活动,今年则增加到每周安排一到两场。”安徽省合肥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秘书长钟先海也明显感受到骑行氛围日渐浓厚,“自行车正从单纯的代步工具,发展为一种休闲时尚的运动形式和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美团数据显示,今年共享单车全国骑行量峰值同比上涨近15%,使用共享单车进行长距离骑行的人也明显增多。
爱上骑行,意味着什么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爱上骑行。锻炼身体、缓解压力、探寻风景、低碳生活……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上海街头采访时,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骑行对她而言,就是一种下班后便捷、舒适的放松方式。听着音乐在华灯初上的黄浦江畔骑车穿行,迎面拂来的晚风仿佛吹散了一天的疲惫。
“每次骑完都感觉身心舒畅,压力得到释放。很享受这种飞驰的感觉。”一有空闲,家住广东中山的张丽就会换上骑行服,出门“追风”。去年9月,这位“00后”姑娘第一次接触骑行。谈及“入坑”一年的变化,她展示了腿上的晒痕,“这是我努力变强的证明!”
秋日的昆明,碧空如洗,凉爽宜人。站在海埂大坝上放眼望去,近处的滇池碧波荡漾,远处的西山巍然耸立。“我每周都会来骑三四次。”骑行爱好者范全武说。2006年就开始接触骑行的他,是远近闻名的资深骑友。
“我平时性格相对内向,但骑上车后就感觉自己活泼开朗了不少。”对骑行给自身带来的改变,范全武深有感触。他和爱人也是因骑车结缘,“这么些年骑下来,锻炼了身体,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社交之外,也有人偏爱在骑行中与自我对话。“城市的高楼挡住了风的去路,打工人的惬意偏偏在于追风。一头扎进风里,路上遇见新的自己,有活力的自己。”一位小红书用户写道。
双向奔赴,激发城市新韵味
随着绿色出行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城市与骑行者展开双向奔赴,打造安全、顺畅、舒适的慢行系统,营造骑行友好型城市基础设施环境。
开展“共享单车进社区”计划,采取政企共治模式,探索共享单车绿色出行新模式;建设环草海绿道等多段骑行综合道,完善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更优美的城市骑行环境……昆明近年来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绿色骑行。
让绿色生态可亲可近,上海通过建设绿道、环城公园带、开放林地等方式,为老百姓提供可骑行可漫步的公共空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建成100公里以上步行道、自行车道兼备,连续贯通的外环绿道。
钟先海认为,骑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沉浸、深入、健康的方式”去体验、探索一个城市,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骑行队伍也带动低碳、绿色出行,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朝气。
“相比过去,城市里的自行车道更醒目、更宽了,一些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设置了专用红绿灯,对骑行者来说更加友好。”年过七旬的广州市民郭道宁退休后迷上骑行,这些年,他在广州组织起面向中老年群体的业余骑行队伍,也将城市建设的点滴变化看在眼里。
郭道宁认为,热爱不分年龄,他希望一直骑下去,将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践行下去。
(据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