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3年10月26日
第A05版:文化周口·聚焦 PDF版

鹿邑商代栾相王封地栾台

李现理

作为老子故里人,我早闻鹿邑有“七台八景”之说,位于鹿邑县城东南的王皮溜镇西2.5公里处、有5000多年历史的商代栾相王封地栾台,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我在鹿邑县的《红杏报》上看到了编辑栾少群写的一篇《栾台游记》,至今印象深刻。不久前,我欣喜地从《鹿邑文史》(第三辑)上,拜读了潘又泉、闫子彬、闫子英等老师写的《栾台初考》等文章。文中说栾台高5米,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是一座古文化遗址,据考证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栾台亦名栾王寺、栾相寺,是商代栾相王封地。栾相王在位期间,灾害频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栾相王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却被权奸诬其收买民心,图谋不轨,栾相王被杀。后来,当地百姓为感谢栾相王救济之恩,便修建了栾相寺纪念之。

国庆长假期间,我有幸和朋友一起,前往拜谒栾台。栾台前的台阶东侧立有一块黑色长方形石碑,上书“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栾台遗址 河南省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布 鹿邑县人民政府立”字样。拾级而上,栾台新建的门楼高大威武,门楼北面上方有“南天门”三个大字,门楼左侧和右侧,各有红、黄、蓝三面彩旗迎风飘扬。院内松柏争翠,玄妙殿、太阳殿等古典建筑整齐排列,西侧有六七块石碑,上面书有“栾台遗址初考”“万善同归”等字样。

从石碑上记载的史料得知,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与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对栾台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该遗址古代遗存丰富,地层堆积颇厚,一般在7米以上,个别地方达8米余,还发掘出了部分文物。该遗址当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9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工作者认为,栾台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以及整个商代直至周时战国早期的文化遗存和文化堆积,是一座古文化遗址,且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栾台于当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和同行的朋友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存纪念时,一位自称姓普的老人笑着走来,他说:“我在附近村庄生活70多年了,听祖上一代又一代人讲,以前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方圆几里乃至几十里前来祭拜的人很多,逐渐形成了大型春会。因春会期间赶会者众多会踩踏麦苗,上世纪20年代,当地两名权威人士倡议,将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春会改到农历二月初八,会期5天,延续至今。会上商贾云集,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群众自发组织的大型古装戏好戏连台,赶春会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据老人回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栾台占地1万多平方米,四周是河流。栾台周围矗立着高高的古城墙,四角建有4个炮楼,戒备森严。台上建有100多间房屋,其中最显眼的是前大殿、后大殿和阁楼。大殿内供奉多尊神像,神像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台上还立有许多石碑,栽植了很多松柏,郁郁葱葱,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后来,栾台上面的前大殿、后大殿、阁楼及石碑等被全部拆除,栾台之上一片荒芜,失去了存续数千年的风采。为加强对古文化遗存的保护,2007年2月,王皮溜镇党委、镇政府加大对栾台遗址的保护力度,成立了管理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组织发动当地群众募捐,于2007年4月在栾台遗址上面恢复建设了3间大殿,配套建设了一些附属设施,栽植了松柏。“虽然目前的栾台跟过去的盛况不能相比,但当地党委和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群策群力,对栾台进行保护,让栾台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容颜。栾台是我县‘七台八景’之一,相信随着全县‘文化兴县’战略步伐的加快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栾台遗址会建设得越来越好。”老人满怀信心地说。

2023-10-26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6566.html 1 鹿邑商代栾相王封地栾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