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
第A05版:商业圈·市场 PDF版

乡村大集人气旺

——我市粮食丰收助推农村消费热潮透视

□记者 付永奇

入冬之后,农闲时节,记者探访市区周边农村集市,发现处处商品丰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一个个农村大集引来十里八乡的村民,一张张笑脸写满秋粮丰收的喜悦,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小吃摊,点燃了农村冬日里的“烟火气”。

现象:农村大集人气旺

带着露珠的瓜果蔬菜、现场编织的竹篮馍筐、新鲜出炉的糕点烧饼、五颜六色的服装鞋帽……

远远地把车停在南北大街的北头,记者随着人流缓慢前行。一街两行都是门店摊位,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讨价声、音乐声响成一片。

商水县固墙镇集市是周边乡镇中最大的集市,有东西大街4条、南北大街3条,平时日均人流量1万人左右,赶年集时日均人流量3万人以上。该集市火爆的原因之一是小吃摊点多,热豆腐、手擀面、小米干糟等小吃名扬四方。站在十字街口四面张望,农产品产销两旺,果蔬、禽肉、奶制品、水产品供应充足。

一路经过的化河、平店、练集等乡镇的大集上,也是车水马龙,新鲜的蔬菜、古朴的农具、亲切的乡音、如春的暖阳,组成了一幅平安和谐的画卷。“两个孙子期中考试刚结束,买点排骨给他们补补,好长个儿!”“是啊!我买了块肉准备包饺子,包好给在周口上班的闺女送过去!”在练集镇集市南头,两个相熟的老汉骑着三轮车边走边交谈。

原因:手中有粮人自信

“胡辣汤两块钱一碗、豆沫一块五一碗、煎包一块钱四个……”项城市南顿镇集市上的早点很丰富,锅盔、肉盒、糖糕、水煎包、米酒、豆腐脑、羊肉汤等应有尽有。和记者对面用餐的项城一小学退休教师王玲说,这里因有古顿子国遗存,较周边集市更热闹,“今年收成好,村民手里有了闲钱,每到初一、十五,来逛会的人更多了”。

“今年麦收遇上‘烂场雨’,国家收购价托了底,损失不大;玉米大丰收,亩产1400多斤,种了一辈子地,谁能想到有这么高的产量!”在去南顿故城的路上,记者偶遇了当地的种粮大户王国建,他很健谈,“今天趁农闲出来逛逛,休整一下。明年准备和红旗农机合作社开展深度合作,扩大种植规模。”

今年,我市小麦因天气原因略有减产,为实现“以秋补夏”,各地在增加秋粮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推广玉米密植滴灌技术。在政策支持和科技的加持下,全市秋粮喜获丰收,玉米单产普遍提升,不少地块单产超过2000斤,创造玉米单产最高纪录,全市粮食总产稳中有升。

展望:农村消费潜力大

今年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减少,本地创业人群增多,农业丰收、农民收入增加,为农村经济持续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村集市又回归了曾经的热闹和繁荣。农村大集不仅是一个市场,赶集更是农民生活的一部分。“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村集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乡土文化与乡村经济碰撞的大舞台,发展潜力巨大。”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研室主任杨慧表示。

我市是农业大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近年来,全市各地实施特色兴农战略,农副产品品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统计,我市目前拥有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238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8个,还有各类地方特产上千种。这些农副产品不仅需要通过电商平台向外推介,还需要在乡镇大集上进行充分展示。

农村大集是农耕文明的延续,饱含着人们儿时的记忆、游子的乡愁、独特的文化,促进消费作用明显。如何做好农村大集这篇大文章、拉动农村消费这个大市场?杨慧建议,不要把集市的定义局限于售卖商品的场所,要把它打造成集娱乐、消费、社交等为一体的综合场所,通过开发各种新场景,满足人们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我市农村人口众多,消费前景广阔,打造好农村大集,有助于乡村振兴。③2

2023-11-29 ——我市粮食丰收助推农村消费热潮透视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9299.html 1 乡村大集人气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