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4日
第A04版:百名记者大走访 PDF版

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麦子的新世界

平移式喷灌机浇灌小麦的场景。

□记者 王健 李伟 徐松 文/图

传统的耕作方式,一人管理几百亩田已是极限。如果种植普通小麦,每斤不过一元多钱。而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一个人管理几千亩地很轻松,这里繁育出的小麦良种每斤能卖到两三元。

飞翔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云飞在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流转了1万亩地,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小麦育种首席专家许为钢及其团队的指导下,繁育“郑麦1860”良种。同时,他还托管5000多亩地,繁育“百农607”和“周麦38”小麦良种。

科技赋能的新成效彰显着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之“高”。科技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而且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智慧良田和良种繁育让贾云飞初尝甜头。以前,这种规模、这样的效益,是他不敢想象的。

去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明确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等“四区一基地”建设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市成立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周口市国家农高区投资发展基金实施方案》等文件,组建了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党工委书记的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郸城县委、县政府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与中国科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建设“1个中心、4个基础平台、12个应用系统”高标准农田信息工程,打造“一张网、一张图、一中心、一平台、一体化”智慧应用体系。

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坚持与中原农谷错位发展,重点在良种繁育、示范推广等方面下功夫,确保中原农谷种子研发成果在这里转化应用;与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周口市农科院等10多个种子研发团队合作,组建河南省农科院小麦作物育种团队、栽培团队、植保团队,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团队,周口师范学院微生物菌肥团队等,繁育小麦新品种31个,实现了“郑麦”“豫麦”“周麦”新品种全覆盖;育成小麦品种成为我省乃至全国黄淮麦区主导品种,推广面积居我省前列。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彩色功能小麦种植示范基地培育的“紫优5号”小麦,已形成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在周口现代农业研究院与周口市农科院联合种植的“周麦36”千亩连片良种繁育基地,固定式的灌溉设备能够实现一键灌溉千亩田的效果。周口现代农业研究院党支部书记谢付振告诉记者,在保障水、肥、播种量及病虫害防治到位的基础上,“周麦36”一直是豫东平原稳产高产的“铁将军”。

“这是半分田、小方块的小麦科研示范种植模式,500亩地种植了890多个小麦品系,土地都是深耕加旋耕,精准施肥细化到克,种、浇、防都是高科技,让小麦吃上了‘细粮’。”郸城县农科所所长朱冠宇和研究员周有印在科研示范基地告诉记者。

“天冷了,现在正是小麦春节之前喝最后一次越冬水的关键时期,我通过手机APP利用智慧农业信息平台一键浇水,方便、省工、省时、省钱。”种植大户王雷站在地头,通过手机指挥麦田里的卷盘式喷灌机、固定式喷灌机为小麦浇水。

万亩方、千亩方、百亩方连片种植田成方,“郑麦1860”“豫农907”“豫农922”“周麦36”……发芽吐绿、竞相生长。这一片喝过越冬水的小麦长出了10厘米,将要封垄;那一片晚播晚种的小麦才露出地皮两三厘米,又嫩又绿、青翠欲滴。

在希望的田野上,30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术业有专攻,张新友、许为钢、曹卫星等6名高级顾问,河南农业大学小麦玉米全产业链发展等领域的27名首席专家分别进行技术支持,周口师范学院与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共建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已经签约揭牌。目前,已累计柔性引进院士5人、博士129人。

从麦田到工厂,记者来到了占地5000亩的郸城县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园。正星粉业拥有世界先进的小麦面粉和谷朊粉加工机械;盛元食品、功能性食品产业园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千喜鹤集团乡村振兴智慧农业产业园、同福集团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北京樊高健康饮品、丰德康种业、河南天存种业智能化种子创制中心等全速推进中。

一粒粒小麦将慢慢串成“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全产业链条,从实验室科研到高标准农田良种繁育示范种植,再到现代化精深加工,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的小麦搭乘科技的快车,冲上了新赛道。②18

2023-12-04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19604.html 1 河南周口国家农高区:麦子的新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