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4日
第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士,是有志的人,听了道就努力不懈地实践它,绝不中断;中士,是普通人,由于见识不足、认道不清,所以觉着似隐似幻、若有若无;下士,是俗陋之人,见识浅薄,不知道为何物,反而哈哈大笑,认为荒诞不经。如果不让俗陋之人大笑的话,那道就不是高深的道了。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这样说:从表象上看,明道像暗昧,进道好像后退,平道好像不平。上德好像低下的川谷,广博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苟且,质朴的纯真好像污秽。最洁白的好像污黑,最方正的好像无角,伟大的成就大都晚成,最美妙的音乐没有声音,最宏大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大道幽隐没有名称。唯有道,善于帮助和成就万物。

【解读】

本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对道的不同认识,将“士”分为三类;第二部分引用十二个成语,列举出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变化的规律。

了解第一部分首先要对“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汉朝文字学家许慎认为,“士”的本义为“事”,从一到十,天然之数,始于一,终于十,所以推十合一,就代表了天地间各种事。在老子所处的时代,士是处于官与民之间的特殊阶层,它是贵族的最低等级,同时也是民众的最高等级,是社会的文化阶层。古代君主比较重视这个阶层,通常从其中选拔优秀者进入官僚系统,所以“士”加“人”字旁,构成新字“仕”,当官的意思。

这里的“上士”“中士”“下士”分别代表“士”这个阶层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分别是深悟大道的有识之士,对大道将信将疑的普通之士,只见表象不识本质、对道一无所知的狂妄之士。

深悟大道的有识之士,眼界开阔、胸襟博大,勤奋努力地践行大道;对大道将信将疑的普通人士则似懂非懂,时而勤勉,时而荒废,有得有失;对道一无所知的狂妄之徒,只见现象,不识本质,却自以为无所不懂、无所不通,对藏匿在现象背后的大道,不能深入了解和认识,只会讥笑嘲讽。不过,这种狂妄之徒的表现,恰恰说明了大道不显山、不露水的隐性存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必然是深悟大道之人。深悟大道之人必须有开阔的眼界和宽阔的胸襟,大道不是谁都可以看见、认识的,因为明道像暗昧,进道好像后退,平道好像不平;上德好像低下的川谷,广博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像苟且,质朴的纯真好像污秽;最洁白的好像污黑,最方正的好像无角,伟大的成就大都晚成,最美妙的音乐没有声音,最宏大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等等(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用这些句子说明了大道之所以为大道,就是因为它难以识别及它的隐蔽性。

这十二个成语,简单明了,脍炙人口,至今都在沿用。这里只说说“大器晚成”。

我个人理解这可能是一个历史谬传,因为 1993 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竹简《道德经》中,明确地写着“大器慢成”。我们已经习惯了对“大器晚成”的理解,常拿姜子牙八十为相、齐白石晚年出名等故事为其佐证,这其实不具有普遍意义。就今天来说,许多行业的成就应该出在一个人精力最旺盛的年龄——中青年时期,如战场上的勇士,如体育明星等等。因此,仔细琢磨,“大器慢成”四个字,会更具普遍意义。

这里的“慢”并非缓慢之意,它是与“急”相对的一个事物发展过程,讲的是人成才的规律。比如“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操之过急”等,都是“急”出来的一些病态。比如,当前一些脱离实际的献礼工程、面子工程,不切实际地加快进度,最终成了豆腐渣工程。再比如对孩子的教育,不切实际地大量灌输,占用孩子的娱乐时间,拔苗助长,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发展,这些都偏离了原有“慢成”的轨道,最终,不是栽跟头,就是不成器。

可见一个“慢”字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不能什么事都急不可耐,特别是成就一件大事就必须按部就班,有思路、有条理,日积月累,一丝不苟,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大器慢成应该是老子的本意。

(未完待续)

2024-01-04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23071.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