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1日
第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智慧的彼岸

——老子《道德经》解读

◇张君民

(接上期)

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

最美好的东西好像都有残缺,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总是空虚的,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最正直的东西看起来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不善言辞。躁动克服寒冷,清静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解读】

本章以相反相成的道理,讲述人格的内容与形式、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中“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是内在的人格形态,而“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是外在的人格表现,说明完美的人格并不在外形上表露,只为内在的生命含藏敛收。弘一法师曾就此作出很好的诠释:“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万事万物、各色人等,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保持完美,没有一个人能够永处巅峰。位高权重、享受了荣华富贵,就想再活五百年,那是妄想!谚语说,“弓不可拉太满”,凡事要留一点余地。因此也有人说: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试看太极八卦图,你会发现事物发展转换的规律: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祸患就隐藏在福分之中,灾难中往往蕴藏着生机。因此,有智慧的人,身处顺境不会得意忘形,身处逆境也不会丧失信心。保持谨慎谦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很多人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张英是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字敦复,祖籍安徽桐城。一天,老家来了一封急信,邻居因筑院墙与张家争地皮,家里人希望他出面,干预对方的行为。张英没有以权压人,而是给家里寄了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到诗后,深领其意,当即拆墙退让三尺。对方一看,深受感动,也后退了三尺为谢。于是,安徽桐城西后街便有了个“六尺巷”,至今犹存。

张家文化底蕴深厚。张英的儿子张廷玉,是一代名相,深受朝廷重用。张廷玉的儿子也很有出息,殿试考得一甲第三名。张廷玉深谙“人忌全盛”之理,跪在雍正皇帝面前要求给自己的儿子降级。雍正皇帝不同意,说:“此前我并不知道他是你儿子,我是公正选拔人才。”张廷玉接着说了一番很得体的话:“天下人才众多,都希望登上榜首。我已经身居高位,如今我的儿子再占一个高位,那就堵塞了天下寒士进阶之路,心里实在不安。”雍正深受感动,将其儿子的名次降至二甲。

从这两件事上,我们不难看出张家两代能身处官场多年的原因。用老子的智慧来解读,就是能够“处下”“不争”“淡泊”,再往深层看,他们达到了“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境界。

(未完待续)

2024-02-01 ——老子《道德经》解读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25710.html 1 智慧的彼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