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化无常,立春前几天还艳阳高照,突然,气象部门先后发出暴雪蓝色、黄色预警。果不其然,从1月31日至2月4日,全市下起了暴雪,田野、村庄、河流,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俨然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立春,被视为一年的起点,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随后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没有想到,立春时节依然春寒料峭,万物尚未复苏,又受到飞雪的洗礼。
小时候,我家住的是草房,由于天气异常寒冷,下雪后融化的水从房檐上流下来冻成了冰凌条子,耷拉着足有尺把长,我常常掰个冰凌条子,放在嘴里“咯嘣咯嘣”地嚼,不是冰棒,胜似冰棒。我的胃不太好,母亲害怕我吃冰凌条子伤胃,多次严厉斥责我。在风雪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常常堆雪球、打雪仗,小手冻得通红也不说冷。村边有个护城河,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们常常在河上滑冰或玩陀螺,玩得不亦乐乎。
近几十年,冬季气温升高,从房檐上耷拉下来的冰凌条子短了,孩子们也不能在河面上玩陀螺了。看到今年立春的这场大雪,我仿佛找到了久违的感觉。过去天寒地冻不嫌冷,而今离了空调难生活,是否养尊处优惯了呢?
雪下得大,我感冒还没有好透,两三天没有出门。在院中,我用铁锨铲雪,铲着下着,下着铲着。我傻傻地望着棚子上厚厚的积雪,它是那样晶莹剔透,真想吃上几口。看着天空中飘落的雪花,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一尘不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雪花则自然天成、一尘不染,这不都是我们做人应该效仿的高洁品质吗?此外,雪还有美好的寓意,“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人们对农作物丰收的期盼。从科学的角度看,“瑞雪兆丰年”确有一定道理。冬雪像是给庄稼盖了一层棉被,保护着农作物不受严寒的侵袭。雪水滋润着土壤,为农作物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营养。在雪水的滋养下,土壤变得更加肥沃。除了对土壤和农作物有益外,瑞雪还有助于消灭害虫和病菌,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立春不仅是气候上的转折点,也是农民开始春耕的时节,新一年的农业生产揭开了序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在乡镇工作十几年,深知粮食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苦。记得有一年春节,我看到大年初一还有老百姓挑着粪桶给小麦施肥,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立春之后,农民已做好土地整理、农具检修,以及各种物资的准备工作,确保不误农时不误春,保证生产的高效、安全和环保,把“瑞雪兆丰年”的愿景落到实处。
立春飞雪给大地带来了美丽的景色,立春飞雪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立春飞雪充满了人们对这一年农作物丰收的期盼。代表着冬去春来的,正是立春时节这一朵朵晶莹如玉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