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9日
第04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行时 PDF版

周口这个“磨盘山”火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在行动)

磨盘山(普济门)码头景观吸引市民前来打卡拍照。

□记者 何晴 文/图

“走,奶奶领你到滨河公园看磨盘山(普济门)去。”2月28日,今年65岁、家住荷花街的市民于阿姨带着6岁的孙女来到沙颍河南岸周口南寨历史文化街区滨水区域游玩。“现在经过改造,慢慢把周口码头文化找回来了,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于阿姨说。据了解,目前该区域复建了小渡口、大渡口、磨盘山(普济门)等6个码头景观,吸引了大量市民来此打卡游玩。

走进磨盘山(普济门),由400多块磨盘铺设而成的台阶错落有致,与老排桩、石墙浑然一体,韵味十足。“看着周口的变化心里真自豪。”沿台阶漫步的记者被一句中气十足的话语吸引了注意,攀谈后得知,这名老者今日特地从沈丘县赶来参观复建的码头景观。他激动地向记者讲解起了磨盘山的由来:原来的周家口堤岸年久失修,水患连连,据说清朝水师一名姓赵的提督奉命加固河堤,他用青砖铺砌河堤,用石磨盘铺成坚固的台阶,从远处望去,本来就高出地面的码头,就像一座磨盘堆起的小山,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磨盘山。“复建码头景观,不仅是我们一代老周口人的心愿,更是周口建设‘道德名城 魅力周口’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老者说。

27岁的市民王女士是通过网络平台知晓的这一文化新地标。趁着空闲,王女士来到这里。她说:“以前不太了解周口的历史文化,码头景观的复建让我们年轻一代对于周口的漕运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相信不久的将来,‘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壮阔场景定会再次上演。”

今年70岁的市民李先生正为同行友人拍摄照片。“我的母校是文化小学,就在这附近,没人比我更了解这儿了。”李先生自信满满地说。除了磨盘山,复建的“普济门”也大有来历。当时为了防御匪患,河岸上都修筑了寨墙,为方便人们出行,码头上又筑起一座寨门,因为这个码头正对着新街北口的普济寺,所以寨门上写了“普济门”3个大字。新街北口的普济寺院内有一口大钟,高约3米,钟口直径约1.5米,寺中僧人每天早、中、晚敲钟3次,每次108响,钟声清越,三寨可闻。据李先生回忆,小学的一次课外活动中,他和老师、同学还意外发现了普济寺中遗留的几口密闭大缸,缸内还存放着以前僧人圆寂的白骨,这件事也充实了后人对普济寺僧人敲钟场景的想象。

在记者采访结束准备回程时,看到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市民聚在一起,对着磨盘山(普济门)回忆着过去。顺着他们的视线,抬眼看向复建后的磨盘山(普济门),只觉普济门上的磨盘象征着历史、代表着过去,穿过这座门,一座迅速发展的新城正在发新芽、长新枝、开新篇、展新朝……②22

2024-02-29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28180.html 1 周口这个“磨盘山”火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在行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