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4日
第05版:文化周口·聚焦 PDF版

由黄香“扇枕温衾”说开去

晨鸣 宋丹丹

◎中国是最早提倡孝道的国家。老子在《道德经》里就明确提出“六亲不和,有孝慈”(第十八章)“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第十九章)。

◎孔子倡导“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墨家有:“孝,以亲为芬,而能能利亲,不必得。”(《墨子·经说上》)法家有:“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韩非子·忠孝》)

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夜,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安然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席子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被褥中,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成了以孝闻名的好官,竟至有了“扇枕温衾”的成语流传于世。

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兴盛于三千年前的西周,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对于乡村振兴,建立和睦、和谐、和乐、和美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践行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谋生,农村中的老辈人和下一代之间,自然形成了空间上的隔离,不在一块儿生活,要尽孝道,基本谈不上。即使不外出,新房盖起后,也有人不愿意与老人一起居住,常常让父母住在破旧的老屋里。扶贫时笔者所在的村子里,一个老人养了三个儿子,老大成家立业,老二是光棍,老三在城里瞎混。老大对老人不闻不问。老人和老二住在三间土坯房里,经常食不果腹,不生烟火。这不是个例,乡村中不少类似的老年人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生活在孤寂与无奈之中。亲情的冷漠没有相关的法律来制裁,而有些人的道德缺失和沦丧到了让人义愤填膺的程度。

中国是最早提倡孝道的国家。老子在《道德经》里就明确提出“六亲不和,有孝慈”(第十八章)“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第十九章)。在他看来,仁义孝慈是天道的自然流露,有作为、敢担当的君主侯王应当引导黎民百姓摒弃虚伪奸诈,恢复孝顺慈爱的本性。多次向老子问礼并深悟老子之道的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更是将由天道生发开来的孝道上升到社会伦理高度,作了深入阐发并形成社会道德规范而大行于天下。《论语·为政》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倡导“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墨家有:“孝,以亲为芬,而能能利亲,不必得。”(《墨子·经说上》)法家有:“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韩非子·忠孝》)秦始皇以严刑酷法治理国家,但也主张孝。汉代《太平经》中也有“人亦天地之子也”,如果“老无所依”,谓之“不孝”。流传至今,莫与不孝之人交朋友,已然成为社会共识。

“百善孝为先”,对父母尽孝乃百善之首。动物生育后代以后,会教会后代生存的方式,比如鸟学飞、兽学走,它们长大以后,也会回过头来奉养自己的前辈,诸如乌鸦反哺、小乌龟喂瞎了眼的老乌龟等。这些动物维系生存的手段和本能,体现出了它们繁衍生息的生态伦理。这正好与人类的社会伦理相契合。无怪乎《孝经》开头便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子女孝敬父母,是自然界生态伦理的提高与升华,充满了更多的温情,散发着理性的光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孝敬父母的人,自然也会尊敬天下所有的老人。这些均是人间正道,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伦理规范,也是一个人高尚道德、崇高人格的体现。

孝道可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德归厚”(《论语·学而》),让我们学习传承古往今来的孝道精华,从自身、自家做起,成为孝老爱亲、品德高尚的大写的人。

2024-03-14 晨鸣 宋丹丹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29581.html 1 由黄香“扇枕温衾”说开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