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乔小纳
“爸爸,您长什么模样呀?怎么连一张照片也不给女儿留下呀?要是有您的照片,我一定把它贴在日记本的第一页,天天能看到您,天天陪您说话。亲爱的妈妈,您再回忆一下我的爸爸,我想知道他的模样……”
想知道父亲模样的女孩叫硝河,她的父亲就是著名抗日英雄唐克威。
唐克威,原名徐德乾,1913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罗岗乡徐桥村,曾任北平学联秘书长,率领学生参加“一二·九”运动。1938年12月,调任中共豫北地委宣传部长。唐克威率领军民多次粉碎日寇的扫荡,巩固并发展根据地,被誉为“开荒干部”。1943年1月,唐克威带领100多名战士,越过100多公里的敌占区来到水东抗日根据地,就任中共水东地委书记兼水东独立团政委。
唐克威到水东工作的前一天,特意和妻子一起到寄养女儿的老乡家,与女儿一起玩游戏、唱儿歌,像个小孩子一样。临别时,唐克威告诉妻子,等麦子返青时就派人来接她们。谁知这一去,竟是诀别……
1943年2月1日凌晨,唐克威率部来到太康县龙曲镇郑寨村北部的杞县常营村。8时许,日寇的汽车队向常营村驶来,唐克威当即决定转移。10时许,日寇一辆武装侦察汽车首先抵达常营村西头,战斗很快打响。数百名日寇乘坐20多辆汽车,对唐克威率领的部队进行包围。当时,唐克威脚部旧伤未愈,行动不便,只得骑马指挥战斗。由于敌众我寡,唐克威部队难以组织有效抵抗,不久被打散。唐克威催马南撤,敌人尾追不舍。12时许,唐克威骑马撤至郑寨村南边的铁底河北岸。他本想骑马过河,摆脱日寇汽车队的追击,可过河时马突然滑倒,唐克威不幸坠入河中。“捉活的,捉活的!”面对凶残的敌人,唐克威一边还击、一边销毁文件。当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他选择宁死不做俘虏,饮弹自尽!唐克威壮烈殉国,年仅30岁。而他唯一的女儿,当时刚刚2岁……
父亲牺牲后,母亲背着女儿硝河,不远千里,一步一步走到延安。硝河被送进了延安中央保育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硝河对父亲的思念越来越深。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得到一张父亲的照片。她打开母亲的柜子,终于找到一些发黄的照片。她一张一张地辨认,希望能看到父亲的照片,可母亲的回答让她很失望:“战争年代条件艰苦、风险巨大,你爸爸一张照片也没留下。”
由于思念父亲,硝河经常躲到没人的地方偷偷哭泣,大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爸爸、爸爸,您到底在哪里呀?您牺牲得那么早,女儿都不知道您的模样,能到您的墓地看一眼也行呀……”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收集党史资料,河南省杞县党史部门的同志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唐克威的爱人和女儿,同时还带来了“唐克威牺牲后安葬在太康县龙曲镇铁底河畔”的准确消息。
硝河多年的愿望实现了。1983年2月1日,大雪纷飞,恰逢唐克威牺牲40年纪念日。硝河来到父亲的墓前,轻抚墓碑,长跪不起,埋藏在她心里几十年的话终于说出来了:“爸爸,40年了,我终于见到您了……”
在太康县龙曲镇郑寨村,硝河感受到了老区人民对父亲的怀念与尊崇之情——唐克威牺牲后,每年清明节,当地政府和群众都会去给他上坟、扫墓。每逢过年,乡亲们都把他的英灵“请”回家过年,且代代相传。当地流传一句顺口溜:“谁英雄、谁好汉,与唐克威比比看,人家才是真英雄!”1987年,唐克威的遗骨从太康县龙曲镇铁底河畔迁至杞县水东烈士陵园。硝河与母亲来到迁葬现场,亲眼见证了老区人民以最隆重的礼节纪念心中的英雄。
1992年,曾与唐克威共同战斗过的杨得志将军专门撰文,怀念战友。他写道:“1943年1月,军区任命唐克威同志为水东地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谁知这一去,再也见不到这位坚定、无畏又乐观的好同志了。他牺牲那天,风雪交加,漫天飞雪像是把人们的心搅碎了似的。我一闭上眼睛,唐克威的形象就出现在我的面前……”
非常想知道父亲模样的硝河,让人比照自己的样子给父亲画了幅肖像。她终于了却了一桩心愿,可以天天看到父亲了。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