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洪驰 文/图
4月16日上午,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和煦的春风带着阵阵花香吹拂着豫东大地,让人更觉心旷神怡。当日,豫东画谷写生基地揭牌仪式暨家国画事沙颍河写生作品展在沈丘县举行,16所高等院校和艺术机构在豫东画谷设立了写生、研学与实践基地。
专家、学者热议豫东画谷
国务院原参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作家忽培元是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的作者。在长期的写作中,忽培元也常常涉足绘画艺术,并对国内绘画艺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参观家国画事沙颍河写生作品展后,他感慨地说:“这就是突破,这就是新的中国化的范式,这就是中国画创作未来的出路所在。”
他认为,豫东画谷将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相信今后每一名到豫东画谷的画家都会有新的感受、有强烈的冲动,也会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陈巍说,河南的西北部有一个以太行山文化为主的石板岩画谷,东南部有一个以沙颍河文化为主的豫东画谷,两个画谷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最可贵的是,沈丘在文学、艺术、经济等领域都诞生了很多名人,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地方创办一个画谷,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陈巍感慨地说。
广州春睡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朱永成说:“一个画派在一个写生基地创作的作品或许能流芳百世,或许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沈丘有一批土生土长的画家,他们创作出了一大批感人作品。豫东画谷的揭牌,能够为前来写生的画家和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创作天地。”
朱永成希望,前来豫东画谷写生的画家依托沙颍河特有的景色,慢慢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一张名片。
豫东画谷的孕育形成
豫东画谷位于沈丘县北城街道高门行政村前的沙颍河北岸。这里水势宽阔,水流平缓,延绵8.3公里的红闸湿地文化主题公园穿境而过。
沈丘县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诞生了蒙学文化巨匠周兴嗣,名医刘璐、刘鼎玉;走出了西北军爱国名将李鸣钟;哺育了现代短篇小说之王刘庆邦、世界重量级拳王张志磊;有文狮子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顾家馍、两仪拳、扑蝶舞、沙河大鼓、河南坠子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沈丘县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荣誉称号。
2022年,沈丘县一体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城区开展十大文化主题公园、一百个“口袋公园”和千里绿色廊道建设;在农村开展以村边、路边、水边为主的净化、绿化、美化、文化活动,着力打造美丽通道、美丽集镇、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庭院。高门村通过拆违、拆旧、拆废“三拆”行动和对村庄内外坑塘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推进“一村万树”工程,并依据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文风貌,积极打造集研学、旅游、采摘、康养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县委、县政府大力挖掘周兴嗣、《千字文》、华佗中医、槐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规划设计了历史文化一日游、美丽乡村一日游、工业一日游以及学生研学一日游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豫东画谷写生基地应运而生。
豫东画谷的前程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豫东画谷是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向“经贸搭台、文化唱戏”转变这一新的历史形势下形成的,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16所美术院校、艺术机构在豫东画谷分别设立了写生、研学与实践基地,也充分证明了豫东画谷的形成顺应了文艺创新的历史潮流,符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豫东画谷对沿河经济带的影响
目前,周口正依托沙颍河航运全力打造“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周口中心港、沈丘刘湾港、周钢专用码头等建成投用,瑞茂通、凯旺科技、益海粮油等工业项目建设日新月异,临港经济蓬勃发展,周口正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沈丘县豫东画谷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足够多的美术元素。随着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16所美术院校、艺术机构在此设立研学、写生与实践基地,将会有更多的艺术家、美术爱好者前来写生创作,他们的作品也将源源不断地向外展现,周口的美将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熟知,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到周口投资。
同时,沙颍河美的元素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城乡规划中,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豫东画谷必将为沈丘县乃至全市、全省高品质发展提供高品位美的元素。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