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
第04版:视点 PDF版

出了家门进厂门 带娃挣钱两不误(百名记者大走访)

工人正在加工袜子。

□记者 郑伟元 马治卫 文/图

“在袜厂干活,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块,还不耽误照顾孩子,你说我还出去打工干啥?”5月10日,商水县谭庄镇三李行政村村民李大姐笑着对记者说。她所在的车间内,280台织袜机高速运转着……

李大姐所在的“欧帅”袜厂,是三李行政村6家袜厂中建厂最早的一家。2012年年初,在浙江打工12年的30岁的李自业,掌握了浙江当地的袜子生产技术后,回到家乡建了自己的袜厂。“许多老乡都有外出务工经历,他们技术熟练、经验丰富,但为了照顾家中老幼留守家乡。我建厂的初衷就是想和这些村民一起在家门口干活,带大家挣钱。”如今已42岁的李自业憨憨地说。

当年,李自业回到家乡后说干就干,拿出20万元购置了30台袜子生产设备,带着十多名村民开工了。起初,袜子的销量不好,为打通销售渠道,李自业奔波于省内各地市之间,向批发商逐一推销。坚持了3年后,他们生产的质量过硬且价格公道的袜子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袜厂的生意有了起色。“其他在外务工的老乡见我开袜厂挣了钱,也回来如法炮制,这才有了后续的其他5家袜厂。”李自业自豪地介绍,现在他的袜厂已有300多台设备、120名工人,袜子年产量达1800万双。

生产规模扩大了,李自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初心始终未变。5月10日,在“欧帅”袜厂的包装车间,四五十名工人正忙碌着,他们都是三李行政村或邻村村民,年龄从20多岁到近70岁不等。“袜厂不限制工作时间,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干一件给一件的工资,中午还管饭。现在村里打牌闲聊的人不见了,都在袜厂上班呢。”村民郝秀兰边和记者聊天边给袜子上挂钩。

据介绍,目前,三李行政村的6家袜厂袜子年产量达7000余万双,产品销往国内十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最远可达新疆。谭庄镇现有制袜企业13家,拥有各类袜机及配套设备1500余台,年产值达1.5亿元,吸纳本地劳动力900余人,每年发放的劳动薪酬达3780万元,真正实现了让村民在家门口致富。

“在政府的牵头下,我们这些袜厂在2022年成立了袜业商会,谭庄镇政府还给我们建了扶贫车间,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镇上还打算建设袜业产业园,从原材料购买到产品生产和销售,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提及政府的帮助,李自业相当感激。下一步,他们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及支持下,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村民稳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老乡在家门口就业。③2

2024-05-16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37911.html 1 出了家门进厂门 带娃挣钱两不误(百名记者大走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