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每年端午这一日,都有一曲歌谣,悄然在我心头响起:“粽叶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情愫万千,尽是对一家团聚的甜蜜向往中。
端午节这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回乡。一踏进家门,就看到父亲正在整理艾草,我们赶紧上前帮忙,学着父亲的样子,用一根红绳,将艾草捆扎成小把。孩子们怀抱捆好的艾草,递给父亲,父亲将艾草倒挂在门楣两侧,就像贴春联一样,高低一致,左右对称,每扇门两边都挂上。父亲说:艾草有驱蚊辟邪的作用,端午插艾可护家人安康,象征着吉祥。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和父亲说着话,似过年一样热闹,隆重的场面充满仪式感。
第一缕阳光照在艾草上,一抹抹青绿,明媚了整个庭院,装点了孩子们的青葱岁月。
挂好艾草,父母开始包粽子。母亲戴上套袖,系上围裙,在厨房忙活起来。她将两片粽叶一长一短错开,折成漏斗状,装入糯米,放入红枣和葡萄干点缀,层层包裹好,最后用芦苇叶撕成的绳子系紧,一个四角粽就诞生了。为满足孩子们的味蕾,母亲包的粽子有不同口味。我最喜欢肉粽,母亲提前将切块的五花肉腌制一夜,咸香有味。
在父母的巧手下,粽子不知不觉间堆满箩筐。放入高压锅开煮,粽子清香的味道丝丝缕缕飘满厨房,弥漫到小院里。孩子们一拥而来,粽子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
粽子出锅后,父亲先给邻里长辈送去一些,这是乡村的风俗。孩子们大快朵颐,夸赞粽子像蜜一样甜,女儿还不禁竖起大拇指。我迫不及待地解开一个肉粽,软糯拉丝,肉块儿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鲜香可口。
看到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母亲笑得合不拢嘴,父亲笑得像个孩子。
果园里的桃子成熟了,父亲带我们去采摘。父亲说,端午在古代有“毒日”说,这天太阳光最毒,邪气很盛,于是就有吃桃子的习俗。“桃”与“逃”谐音,因此在端午节吃桃子,也有逃避霉运、辟邪的寓意。所以,我小时候常常觉得桃子很神圣,站在茂盛的桃林,看着硕果累累的蜜桃,能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抱着红彤彤的蜜桃,边吃边在树下嬉戏,欢笑声回荡在果园里。
端午这一日,虽朴素不铺张,但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与乐趣。父母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节日的习俗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了端午的温暖与意义。而我们,也在这份温暖中,找到了家的味道,找到了那份属于我们的幸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