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第08版:文化周口·铁水牛 PDF版

忘忧开遍尽无愁

■郑淑雯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正是忘忧草长的时节,家乡的房前屋后、街旁路边、田野沟渠,已开满忘忧草花。

漫步在忘忧草间,淡淡的清香宣告着盛夏的到来,此时,我好像真的忘却了烦恼。忘忧草何以忘忧?《诗经·卫风·伯兮》有言:“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乃是忘记,女子思念过甚,希望种下谖草以忘忧愁。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萱草的功效:“止渴消烦,开胸开膈;令人心平气和,无忧郁。”不论是文学演绎还是药用价值,萱草都当之无愧是“忘忧草”。

陈师道《萱草》云:“唤作忘忧草,相看万事休。”萱草在丘葵的诗中也别有一番意趣:“坐对忘忧草,行歌解愠风。”然而很多时候,新愁旧愁愁不尽,忘忧只令忧更忧。更有甚者,见之肠断。释文珦作有《母子吟》:“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叫人悲痛的不是萱草,而是牵连万里的母子情。

是了,忘忧草还称“母亲花”。《诗经疏》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古时母亲多居住在北堂,即将离家的游子便亲手为母亲种下“忘忧”的萱草,以此安慰母亲并表达谢意。后来,萱草就被人们称作“母亲花”。聂夷中在《游子行》中便用萱草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我们将千百年来沉淀的母子之爱和忘忧之愿,一并连着忘忧草的清香赠予母亲,或许这就是中国母亲更愿意收到的礼物。

“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于诗意,于母亲,忘忧草之忘忧实不虚矣。黄花碧叶中,但愿人人愁尽尽无愁。

2024-06-13 ■郑淑雯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3649.html 1 忘忧开遍尽无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