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第03版:热点 PDF版

科学低碳避暑 市民可以这样做

市民在街边购买冰镇绿豆沙解渴降温。 记者 郑伟元 摄

顾客在超市内选购电风扇。 记者 郑伟元 摄

连日来,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最强时段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40℃。从6月9日到15日,市气象台一连发布4个高温橙色预警信号、3个高温红色预警信号,6月12日更是发布近三年来最早的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据气象局预报,18日到21日我市仍有37℃以上高温天气。高温天气下,如何进行自我防范,尤其是特殊人群,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

迎战酷暑 他们这样节能度夏

□记者 田亚楠

本报讯  “夏季空调要及时清洗,否则吹出的风有异味,还会影响空调的制冷效果。”6月12日,家住康和家园的朱先生自己动手拆掉空调滤网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重新装上,感受着吹出的凉风,朱先生非常满意,“滤网积聚的灰尘清除了,通风效果也好了,运行一会儿就能达到设定的温度,这样更省电了。”

连日来,高温天气持续笼罩城市,街头巷尾,热气蒸腾。在这股热浪中,市民节能减排意识愈发强烈,纷纷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环保理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小区居民张先生的家中,朝南的窗户都安装了遮阳帘,以此来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除了安装遮阳帘,我们家还尽量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风,这样既能省电,又能让家里的空气更加流通。”张先生说。

除了减少空调使用,张先生家中还随处可见节能电器的身影。厨房里的节能冰箱静静运转,阳台上的洗衣机贴着“节能洗涤”的小贴士。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购买家电时都会特别留意产品的能效标识,选择那些节能效果更好的产品。

在中心城区某家电卖场,某品牌家电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最近节能电器的销量明显上升,顾客询问最多的是节能效果如何,如何使用更省电。“现在节能减排的意识深入人心,大家都很重视电器的节能效果。”

在街头巷尾,记者还看到了不少市民选择骑车或步行出行。市民李先生每天坚持骑车上下班,随手还带着水杯。“天气虽然热,但骑行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为环保出一份力。”李先生说。②22

控制室温多饮水 避免非劳力型中暑

□记者 郑伟元

近日,我市高温持续发展。不少市民认为,太阳晒得厉害,躲在家里不出去,就不会中暑了。6月14日,周口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洪杰提醒,老人、儿童及基础病患者等人群要当心室内中暑,严重者可患热射病导致死亡。

刘洪杰说:“不少人认为在阳光下气温上升得快,过高的温度使人中暑。实际上,中暑是由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丧失引起的。当气温在35℃以上时,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即使人在室内,也可能会中暑。”

她介绍,随着夏季平均气温的升高,我市近年来中暑患者数量有所增加。其中,户外劳动者中暑现象在政府和用人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有所好转,增加的患者主要是老人、儿童及基础病患者等非劳动者。“这些人群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同时可能难以讲述自己的感受。另外,夏季一般开窗较少,一些老年人不愿或不会使用空调,室内闷热,从而导致意外发生。”刘洪杰说。

她提醒,要缓解这一现象,关键是要引导大家认识中暑、预防中暑,出现中暑症状第一时间干预。在室内要适当保持空气流通,将空调调整至适宜温度。同时,应当多饮水,除白开水外,还应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以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电解质。

“先兆中暑不一定有体温升高现象,当人大量出汗、头晕、恶心时,就应当警惕是先兆中暑,要及时将其移动到通风阴凉处,用凉毛巾冷敷额头、擦拭身体,并为其补充水分或电解质。若患者症状未好转,或是已出现体温升高、大汗淋漓、面色潮红或苍白、注意力不集中等轻度中暑症状时,应及时送其就医。”刘洪杰说。②22

高温防暑 做到“三要四不要”

□记者 韩瀚

连日来,我市天气开启“桑拿”模式。面对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市中医院康复中心主任龚广峰为您支招。

龚广峰介绍,中医有“夏养心”的养生理念,高温天气要格外注意对“心”的保护。在预防中暑方面,做到“三要四不要”。

三要:要密切观察、要合理补水、要及时就医。要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密切观察,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要多喝水,多吃一些含水量高的水果和蔬菜,例如西瓜、哈密瓜、黄瓜等,补充身体所流失的水分。如果因天气炎热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要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其是。

四不要:不要温差太大、不要暴晒过汗、不要冷凉急用、不要渴极狂饮。防范温差过大。如果使用空调,温度应设定在26℃~27℃。在进入冷气房前,先在室外阴凉处待一下,让身体有时间调节;进入冷气房后可添加一些薄的衣服,等体温略有升高,外出时再脱掉。避免高温时段出行。酷暑时节,尽量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出行。户外作业时要少量多次饮水,高强度户外作业往往会使人大量出汗,这个时候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少量多次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去喝水。避免过度食用冷饮。过度食用冷饮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应适量食用。渴极狂饮要不得。夏天出汗多,一次喝太多水,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下降,甚至会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②22

2024-06-18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3892.html 1 科学低碳避暑 市民可以这样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