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第04版:凤归周口 筑梦家乡 PDF版

博士生返乡当“农民” 立志育出大豆良种

王宛如近照。

□记者 牛思光 文/图

身穿白大褂的王宛如,在育种大棚里来回忙碌着,别看她长着一张略显稚嫩的面孔,可做起农活来却非常熟练,一点也不娇气。

“我也没有啥可采访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因为学的是农口专业,毕业后看到家乡人才引进政策,就想为家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记者联系到王宛如时,她还惦记着试验田即将播种的大豆,希望采访尽量安排在午休时间。

王宛如是商水县谭庄镇人,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专业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方面研究。王宛如在2023年毕业时,本来有很多待遇优越的就业选择,但从事农作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她再三考虑之后,还是选择回到家乡周口。

“从考上大学到博士研究生毕业,我用了9年多的时间。”王宛如简要介绍了自己求学历程,并好奇地问记者,“你是不是有个疑问,一个农村孩子好不容易走出家乡,毕业之后为什么不去外面闯一闯?”

“我学的专业是农业,这决定了我就业选择的大概方向和区域。本来我也了解了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一些农科机构,但是想到家乡就是农业大市,有大量的农田,以及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我研究的主题是作物遗传育种,在家乡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王宛如笑着说,“当时,看到家乡的人才引进政策,觉得家乡的人才引进力度比较大,给予的各方面待遇要优于其他地方,同时也想着回到周口,离家比较近,还能方便照顾家里人,就下定决心回到家乡。”

“这些年我一直在高校内,作为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对学校外的事情都懵懵懂懂。来到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后,领导对我非常关心,很快配齐工作上必要的用具,需要的科研设备上也是优中选优。对于我可以享受的待遇,领导也提醒我及时申请。”说起回乡后的经历,王宛如觉得回到周口工作就像回到家里一样。

大豆育种是王宛如目前主要研究课题。当下正是大豆育种的重要时期,和农田机械化种植不一样,农作物育种必须靠手工来完成。王宛如介绍,试验田里每个品种仅有几垄地,只能靠人工播种,播种完成后还要浇水、补种,反复几次,等到苗齐苗壮时,她心里才稍微踏实些。谈起未来,王宛如希望通过不断研究,可以孕育出高产、优质的大豆,被全国、全世界所认可和接受。②22

2024-06-20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4188.html 1 博士生返乡当“农民” 立志育出大豆良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