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第03版:热点 PDF版

大程书院:千年理学润桐丘(行走周口大地 发现文物之美)

程颢像。

□记者 王永剑 文/图

扶沟,古称桐丘,其名称来历要追溯到春秋时期。郑武公巡视来到桐丘(即天井岗,又名烟雾山),在此筑城。因城西有桐丘,又凭丘而建,便称此城为桐丘城。

宋仁宗嘉祐二年,诞生“千年科举第一榜”。这一年的进士科录取了北宋时期最著名的10个人:苏轼、苏辙,程颢、程颐,曾巩、曾布三对兄弟,后来参与王安石变法的二号人物吕惠卿、支持变法的宰相章惇,进行河湟开边的王韶,被后世称为张子的张载。这10个人中,有4个人成了北宋宰相。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程颢到扶沟担任知县,在县城创立书院,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他不但亲自讲学,还请胞弟程颐等人来此讲学,一时间扶沟人才荟萃,文风丕盛。这,成为扶沟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6月21日下午,中雨,恰逢夏至,记者来到位于扶沟县书院街的大程书院,拜访北宋思想界的至圣先师程颢,聆听这位理学大师的睿言智语,感受理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石台阶,朱漆大门,高柱重梁,重檐叠脊,布瓦跑兽,木雕彩绘,引人入胜。走过大门是龙门(即二门),龙门与大门风格相似,面阔三间,两侧有耳房,由月亮门通向东西耳房,各成小院,清静幽然。

跨过龙门,在通往立雪讲堂的中轴线两侧,对称罗列着展览场馆,呈南北行向,建筑结构严谨,布局规整,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此处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科举考场。考场边的两棵古松,蔚然成荫。

看到“立雪讲堂”匾额,便到了书院的核心——立雪讲堂。“立雪见精诚,树尊师以令范;设堂明理性,遗重教之高风”,金字楹联,恰似画龙点睛,让人肃然起敬。

在幽静的书院,徘徊于讲堂前,掀开尘封的历史,我们在感叹苏轼的率性豁达时,又对程颢“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观点多了些思考。二人对王安石变法颇有微词,一个被一贬再贬,成就诗词巨擘;一个被降职,出任知县,造福扶沟百姓。

程颢在扶沟开堂讲学,书院聚集了北宋众多名人学者,成为二程理学的“研究中心”,这离不开大程书院的天时、地利、人和。

北宋的都城为开封,扶沟是京畿之地,各种学术信息易于交流,享有天时。通达开封府的汴河、蔡河、金水河、广济河是漕运通道,其中蔡河与广济河流经扶沟县,接通江南,交通便利,此为地利。作为当时扶沟最高行政长官的程颢重视教育,建有书院,并亲自授业传道,此为人和。如此,扶沟成就当时理学鼎盛就不足为奇了。

齐鲁有孔孟,中原有二程。在大程书院,记者遥想当时文人齐聚盛景,感怀程颢的功德,真正领会到了其“读书要玩味”的学习精要。

程颢在扶沟执政虽只有短短5年,但他注重教化、重视普及教育的思想泽被后世,影响深远,使扶沟的学风大盛。其上承孔孟儒学,发扬以“正人心、修道德、明义理”为核心的理学,为中原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在中国思想、文化、哲学史上矗立起新的高峰。③2

2024-06-27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4502.html 1 大程书院:千年理学润桐丘(行走周口大地 发现文物之美) /enpproperty-->